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长沙县星沙镇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 居住区植物景观概述 | 第12-18页 |
| ·居住区规划设计 | 第12-15页 |
|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居住区的基本要素构成 | 第13页 |
| ·居住区规划的组织与前瞻 | 第13-14页 |
|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 第14页 |
| ·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 | 第14-15页 |
| ·植物景观 | 第15-18页 |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植物景观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 2 影响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因素 | 第18-23页 |
| ·自然因素 | 第18-19页 |
| ·气候 | 第18页 |
| ·水 | 第18-19页 |
| ·土壤 | 第19页 |
| ·人的因素 | 第19-21页 |
| ·居民的生理、心理需求 | 第19-20页 |
| ·居民的行为习惯 | 第20-21页 |
| ·规划设计因素 | 第21-23页 |
| ·居住区的规模和档次 | 第21页 |
| ·"楼盘式"开发的相对封闭特征 | 第21-22页 |
|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第22-23页 |
| ·造园手段的沿革 | 第23页 |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星沙镇居住区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39页 |
| 1 星沙镇居住区概况 | 第25-26页 |
| 2 植物景观的现状调查 | 第26-34页 |
| ·主要园林植物种类 | 第26-28页 |
| ·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 | 第28-30页 |
| ·草地 | 第28-29页 |
| ·孤植树 | 第29页 |
| ·丛植 | 第29页 |
| ·小树林 | 第29页 |
| ·林带 | 第29页 |
| ·花坛和树坛 | 第29-30页 |
| ·花镜 | 第30页 |
| ·绿篱和绿墙 | 第30页 |
| ·攀援植物 | 第30页 |
| ·植物景观风格的类型 | 第30-33页 |
| ·别墅型 | 第30-31页 |
| ·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类型 | 第31-32页 |
| ·以建筑为主植物为辅助和装饰的景观类型 | 第32-33页 |
| ·纯粹以绿化为目标型 | 第33页 |
| ·不同类别绿地的植物景观 | 第33-34页 |
| ·道路绿地的植物景观 | 第33页 |
| ·宅间绿地的植物景观 | 第33-34页 |
| ·山墙侧绿地植物景观 | 第34页 |
| ·近宅绿地的植物景观 | 第34页 |
| 3 存在的不足 | 第34-35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长沙县星沙镇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 第39-57页 |
| 1 植物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39-43页 |
| ·指导思想 | 第39-41页 |
| ·生态设计思想 | 第39页 |
| ·追求生活情趣 | 第39-40页 |
|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 第40页 |
| ·强调可参与性 | 第40页 |
|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 第40-41页 |
| ·原则 | 第41-43页 |
| ·功能性原则 | 第41页 |
| ·文化性原则 | 第41-42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42页 |
| ·艺术性原则 | 第42-43页 |
| 2 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 第43-49页 |
| ·生态园林景观营造 | 第43-45页 |
| ·尊重自然 | 第43-44页 |
|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 第44页 |
| ·创造保健型植物群落 | 第44-45页 |
| ·空间的营造 | 第45-46页 |
| ·空间的类型 | 第45-46页 |
| ·空间的营造 | 第46页 |
| ·利用植物的可观赏性造景 | 第46-49页 |
| ·植物色彩的运用 | 第47页 |
| ·植物造型的运用 | 第47-48页 |
| ·植物文化含意的运用 | 第48页 |
| ·植物配置方式的运用 | 第48-49页 |
| 3 不同植物景观类型居住区的造景方法 | 第49-50页 |
| ·别墅型 | 第49页 |
| ·主景-配景型 | 第49页 |
| ·花带型 | 第49页 |
| ·小品型 | 第49页 |
| ·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类型 | 第49-50页 |
| ·以建筑为主植物为辅助或装饰的景观类型 | 第50页 |
| ·纯粹以绿化为目标的类型 | 第50页 |
| 4 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造景方法 | 第50-54页 |
| ·宅旁绿地 | 第50-52页 |
| ·树木型 | 第51页 |
| ·花园型 | 第51页 |
| ·草坪型 | 第51页 |
| ·棚架型 | 第51-52页 |
| ·篱笆型 | 第52页 |
| ·庭园型 | 第52页 |
| ·园艺型 | 第52页 |
| ·宅间的绿地 | 第52-53页 |
| ·低层行列式 | 第52-53页 |
| ·高层塔楼单元式 | 第53页 |
| ·道路绿地 | 第53-54页 |
| ·落叶乔木与常绿绿篱相结合 | 第53页 |
| ·以常绿树为主的种植 | 第53-54页 |
| ·以落叶小乔木及灌木为主的种植 | 第54页 |
| ·草地和花卉 | 第54页 |
| ·带状自然式种植 | 第54页 |
| ·块状自然式种植 | 第54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 第四章 景江花园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 第57-64页 |
| 1 概况 | 第57页 |
| 2 设计思想 | 第57-59页 |
| 3 植物景观设计 | 第59-60页 |
| ·乔灌草多层竖向结构 | 第59页 |
| ·季相丰富 | 第59页 |
| ·群落多样性 | 第59-60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60-64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