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生物传感器 | 第11-12页 |
1.1.1 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1页 |
1.1.2 荧光生物传感器 | 第11-12页 |
1.2 核酸外切酶 | 第12-14页 |
1.2.1 核酸外切酶分类 | 第12-13页 |
1.2.2 核酸外切酶Ⅲ | 第13-14页 |
1.3 2-氨基嘌呤的简介与应用 | 第14-15页 |
1.4 金属纳米簇 | 第15-17页 |
1.4.1 金纳米簇的合成 | 第16页 |
1.4.2 金纳米簇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核酸染料硫磺素T | 第17-18页 |
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18-21页 |
1.6.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介绍与应用 | 第18-19页 |
1.6.2 ABTS的介绍及应用 | 第19-21页 |
1.7 荧光光谱分析法 | 第21-22页 |
1.8 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和2-APDNA探针快速检测p53突变基因 | 第23-32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4-25页 |
2.3.2 实验原理验证 | 第25-26页 |
2.3.3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6-29页 |
2.3.4 荧光光谱法检测 | 第29-30页 |
2.3.5 选择性实验 | 第30-31页 |
2.3.6 加标回收实验 | 第31页 |
2.4 结论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目标循环DNA-AuNCs荧光探针检测HIV-1 | 第32-41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3.2.2 DNA-AuNCs的合成 | 第33页 |
3.2.3 DNA-AuNCs的TEM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3.3.2 实验原理验证 | 第35-36页 |
3.3.3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6-38页 |
3.3.4 荧光法检测HIV-1 | 第38-39页 |
3.3.5 选择性实验 | 第39页 |
3.3.6 样品分析 | 第39-40页 |
3.4 结论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和G-四联体双循环DNA传感器荧光比色法高灵敏检测HBV | 第41-5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4.3.1 实验原理 | 第42-44页 |
4.3.2 实验原理验证 | 第44页 |
4.3.3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44-48页 |
4.3.4 荧光光谱法检测HBV | 第48-49页 |
4.3.5 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HBV | 第49-50页 |
4.3.6 选择性实验 | 第50-51页 |
4.3.7 样品分析 | 第51页 |
4.3.8 不同方法检测HBV的对比 | 第51页 |
4.4 结论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