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合成三级胺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 合成芳腈的研究进展 | 第13-30页 |
1.3.1 原料中含有氰基 | 第13-27页 |
1.3.2 原料不含氰基 | 第27-30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甲酰胺参与的还原胺化反应研究 | 第31-52页 |
2.1 课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2-35页 |
2.2.1 催化剂的优化 | 第32-33页 |
2.2.2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优化 | 第33-34页 |
2.2.3 添加剂H_2O的优化 | 第34-35页 |
2.2.4 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 第35页 |
2.3 底物拓展 | 第35-38页 |
2.3.1 DMF与不同取代基的芳香醛的反应 | 第35-37页 |
2.3.2 DMF与不同取代基的杂环芳醛、脂肪醛和脂肪酮的反应 | 第37-38页 |
2.3.3 2-萘甲醛与不同取代基的甲酰胺的反应 | 第38页 |
2.4 克规模反应 | 第38页 |
2.5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8-40页 |
2.6 实验部分 | 第40-51页 |
2.6.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6.2 实验药品 | 第40页 |
2.6.3 实验操作部分 | 第40-41页 |
2.6.4 产物3a-3z, 3aa-3ad, 3a-d_7的结构表征 | 第41-5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甲酰胺参与的氰化反应研究 | 第52-69页 |
3.1 课题的提出 | 第52-53页 |
3.2 催化剂的初步筛选 | 第53-54页 |
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4-59页 |
3.3.1 催化剂的优化 | 第54-55页 |
3.3.2 N-卤代丁二酰亚胺(NXS)种类的优化 | 第55-56页 |
3.3.3 碘源种类及用量的优化 | 第56-57页 |
3.3.4 Cu(OAc)_2催化剂用量的优化 | 第57-58页 |
3.3.5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优化 | 第58-59页 |
3.3.6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59页 |
3.4 底物拓展 | 第59-61页 |
3.4.1 甲酰胺与不同取代基的芳基硼酸的反应 | 第59-60页 |
3.4.2 对甲氧基三氟硼酸钾盐与甲酰胺的反应 | 第60-61页 |
3.5 探讨反应机理 | 第61-62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62-68页 |
3.6.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2页 |
3.6.2 实验药品 | 第62页 |
3.6.3 实验操作部分 | 第62-63页 |
3.6.4 产物5a-5o的结构表征 | 第63-6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A 主要产物核磁谱图 | 第76-121页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