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腐败人员外逃的特征及危害性 | 第9-18页 |
第一节 腐败犯罪的主体 | 第9页 |
第二节 腐败人员外逃的特征 | 第9-15页 |
一、外逃腐败人员的类型 | 第9-13页 |
二、外逃腐败人员涉嫌的罪名 | 第13页 |
三、腐败人员外逃的动机 | 第13-14页 |
四、腐败人员外逃所持的证件 | 第14-15页 |
五、腐败人员外逃的去向 | 第15页 |
第三节 腐败人员外逃的危害 | 第15-18页 |
一、腐败人员外逃对案件侦办的危害 | 第15-16页 |
二、腐败人员外逃对经济的危害 | 第16-17页 |
三、腐败人员外逃对政治的危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引渡外逃腐败人员的困境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双边引渡条约数量偏少导致多数引渡请求难以实现 | 第18-21页 |
一、我国与腐败人员主要逃匿国缺乏双边引渡条约 | 第18-20页 |
二、美、加等腐败人员逃匿国奉行“条约前置主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外逃腐败人员牵强附会政治犯的身份给引渡带来阻力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死刑不引渡原则常成为拒绝引渡的理由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引渡外逃腐败人员的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25-31页 |
第一节 谈判签署引渡条约的难点分析 | 第25-27页 |
一、外逃的腐败人员可以为逃匿国带来经济、政治利益 | 第25-26页 |
二、某些国外的立法机关及政党对我国法律制度存在偏见 | 第26页 |
三、引渡条约的签署受国际政治关系影响巨大 | 第26-27页 |
四、负责追逃或者引渡条约谈判的人员责任心不强 | 第27页 |
第二节 当前世界各国对于政治犯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腐败犯罪保留死刑的原因 | 第28-31页 |
第四章 针对引渡外逃腐败人员困境的对策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准确掌握外逃腐败人员的情况 | 第31-32页 |
一、完善证件和出境管理制度 | 第31页 |
二、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 第31页 |
三、加强金融监管制度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争取和有关国家缔结引渡条约 | 第32-34页 |
一、在国际交往合作中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 | 第32页 |
二、让有关国家认识到与我国缔结引渡条约是对其利益的维护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明确腐败犯罪及反腐败斗争的“非政治性”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对于腐败犯罪慎用死刑并严格遵守量刑承诺 | 第35-36页 |
第五节 灵活运用引渡的替代措施 | 第36-40页 |
一、劝返 | 第36-37页 |
二、异地追诉 | 第37-38页 |
三、境外诱骗和绑架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