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概述 | 第10-11页 |
(一)概念 | 第10页 |
(二)立法模式 | 第10-11页 |
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客体的认定 | 第11-13页 |
三、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客观方面解析 | 第13-17页 |
(一)行为要件解析 | 第13-16页 |
1.虐待行为 | 第13-14页 |
2.虐待行为的类型 | 第14-16页 |
3.情节严重 | 第16页 |
(二)虐待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的界线 | 第16-17页 |
1.虐待行为与故意伤害行为的界限 | 第16-17页 |
2.虐待行为与遗弃行为的界定 | 第17页 |
四、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犯罪主体解析 | 第17-22页 |
(一)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 | 第17-20页 |
1.负有监护责任的人 | 第18页 |
2.负有看护责任的人 | 第18-19页 |
3.单位 | 第19-20页 |
(二)争议问题解析 | 第20-22页 |
1.教师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 第20-21页 |
2.临时的看护人是否属于本罪的适格主体 | 第21页 |
3.是否要依据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认定监护人的范围 | 第21-22页 |
五、犯罪对象的界定 | 第22-25页 |
(一)对犯罪对象解析 | 第22-23页 |
(二)限定犯罪对象的分析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