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概念界定及正当性 | 第15-21页 |
2.1 保险业的定义和功能 | 第15页 |
2.2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内涵和性质 | 第15-16页 |
2.2.1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2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性质 | 第16页 |
2.3 保险业适用豁免制度的正当性 | 第16-21页 |
2.3.1 经济学基础 | 第16-18页 |
2.3.2 法理学基础 | 第18-19页 |
2.3.3 现实基础 | 第19-21页 |
第3章 欧盟保险业豁免制度的适用 | 第21-30页 |
3.1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确立 | 第21页 |
3.2 保险业成批豁免条例(IBER)的出台与续期适用 | 第21-26页 |
3.2.1 IBER的规制原则 | 第22-23页 |
3.2.2 IBER豁免的协议类型 | 第23-25页 |
3.2.3 IBER与《条约》第101条(1)和(3)的关系 | 第25-26页 |
3.3 保险业成批豁免条例(IBER)的停止适用 | 第26-30页 |
3.3.1 IBER的存废之争 | 第26-29页 |
3.3.2 IBER停止适用后的制度安排 | 第29-30页 |
第4章 美国保险业豁免制度的适用 | 第30-43页 |
4.1 豁免制度的历史探源 | 第30-31页 |
4.1.1 保险业的州监管 | 第30页 |
4.1.2 东南承保商协会案 | 第30-31页 |
4.1.3 《麦卡伦—弗格森法》的出台 | 第31页 |
4.2 适用豁免制度的条件 | 第31-38页 |
4.2.1 保险业务的判定标准 | 第32-33页 |
4.2.2 州行为豁免及其在保险业的适用 | 第33-36页 |
4.2.3 联合抵制在保险业的适用 | 第36-38页 |
4.3 豁免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38-40页 |
4.3.1 《麦卡伦—费格森法》的存废之争 | 第38-39页 |
4.3.2 豁免范围缩小成必然之势 | 第39-40页 |
4.4 欧、美保险业适用豁免制度之比较 | 第40-43页 |
4.4.1 两地保险业适用豁免制度具有差异性 | 第40-41页 |
4.4.2 两地保险业适用豁免制度殊途同归 | 第41-43页 |
第5章 我国保险业豁免制度的构建 | 第43-51页 |
5.1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 第43-47页 |
5.1.1 保险业的竞争现状 | 第43页 |
5.1.2 保险业豁免制度立法现状 | 第43-44页 |
5.1.3 保险业反垄断执法现状 | 第44-45页 |
5.1.4 我国建立保险业豁免制度的必要性 | 第45-47页 |
5.2 构建我国保险业豁免制度的思路 | 第47-51页 |
5.2.1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立法模式 | 第47页 |
5.2.2 保险业豁免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47-49页 |
5.2.3 保险业监管与反垄断执法的关系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