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1 城市公园概述 | 第14页 |
1.2 植物群落概述 | 第14-16页 |
1.2.1 植物群落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2 植物群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景观偏好研究概述 | 第16-19页 |
1.3.1 景观偏好概述 | 第16-17页 |
1.3.2 景观偏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 引言 | 第19-23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9页 |
2.1.1 城市公园功能的演进 | 第19页 |
2.1.2 公众对植物景观游憩需求的变化 | 第19页 |
2.1.3 设计思维的更新演变 | 第19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2.4 研究范围 | 第21-22页 |
2.4.1 样地确定 | 第21页 |
2.4.2 植物群落调研材料 | 第21页 |
2.4.3 植物群落调研内容 | 第21-22页 |
2.5 主要创新点 | 第22页 |
2.6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3-30页 |
3.1 合肥市自然地理情况概述 | 第23页 |
3.2 合肥市主要植物资源概述 | 第23页 |
3.3 合肥环城公园概述 | 第23-25页 |
3.4 合肥环城公园主要植物资源 | 第25-26页 |
3.4.1 植物种类 | 第25页 |
3.4.2 植物景观特征 | 第25-26页 |
3.5 典型植物群落 | 第26-30页 |
3.5.1 单层型群落 | 第26页 |
3.5.2 复层型群落 | 第26-30页 |
4 合肥环城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公众偏好研究 | 第30-61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4.1.1 公众偏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4.1.3 数据收集 | 第32页 |
4.2 研究样本信息分析 | 第32-34页 |
4.3 公众植物群落偏好分析 | 第34-35页 |
4.4 公众植物群落偏好差异性分析 | 第35-42页 |
4.4.1 性别 | 第35-37页 |
4.4.2 年龄 | 第37-40页 |
4.4.3 专业背景 | 第40-41页 |
4.4.4 受教育程度 | 第41页 |
4.4.5 月收入 | 第41-42页 |
4.5 公众对植物群落偏好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61页 |
4.5.1 偏好排名前三的群落分析 | 第42-52页 |
4.5.2 偏好排名后三的群落分析 | 第52-61页 |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61-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5.1.1 公众个人特征对植物群落偏好差异的影响 | 第61页 |
5.1.2 植物群落的公众偏好 | 第61-62页 |
5.1.3 影响公众偏好的主要因子 | 第62页 |
5.2 基于公众偏好的合肥环城公园植物群落营造的建议 | 第62-64页 |
5.2.1 开发植物群落林下空间打造可停留式植物景观环境 | 第62页 |
5.2.2 高大背景植物结合低矮前景植物围合向心性林缘线 | 第62-63页 |
5.2.3 丰富植物种植层次营造起伏变化的林冠线 | 第63页 |
5.2.4 调整林木种植密度给予植物个体展现树形特色的空间 | 第63页 |
5.2.5 近人处考虑景观及心理效应远人处考虑生态效应 | 第63-64页 |
6 局限与不足 | 第64-65页 |
7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A | 第70-71页 |
附录 B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