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郊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规划研究--以合肥市三十岗乡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1 基本概念阐述第14-15页
        1.1.1 城郊旅游第14页
        1.1.2 城郊小城镇第14页
        1.1.3 城镇空间形态第14-15页
    1.2 相关理论基础第15-16页
        1.2.1 门槛理论第15页
        1.2.2 点轴开发理论第15页
        1.2.3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理论第15-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6-18页
        1.3.1 国内关于城郊旅游的研究第16页
        1.3.2 国外关于城郊旅游的研究第16页
        1.3.3 国外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第16-17页
        1.3.4 国外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第17-18页
2 引言第18-22页
    2.1 研究背景第18页
        2.1.1 近郊地区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热点区域第18页
        2.1.2 城市化的推动力,大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第18页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2.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2.2.2 研究意义第19页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2.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4 技术路线第21-22页
3 城郊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研究基础第22-33页
    3.1 城郊旅游发展的动力趋势第22-23页
        3.1.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第22页
        3.1.2 闲暇时间的休闲保障第22页
        3.1.3 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第22-23页
        3.1.4 城郊小镇自身的优势第23页
    3.2 城郊旅游空间形态的演变因素第23-25页
        3.2.1 近郊的交通区位第23-24页
        3.2.2 转型的旅游地产第24页
        3.2.3 丰富的自然资源第24页
        3.2.4 浓厚的社会文化第24-25页
    3.3 城郊旅游空间形态的优势特征第25-27页
        3.3.1 乡村气息的特色景观与乡土文化第25页
        3.3.2 繁华都市的旺盛人气第25-26页
        3.3.3 旅游开发的灵活度与多元化第26页
        3.3.4 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第26-27页
    3.4 城郊旅游小城镇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第27-29页
        3.4.1 土地利用第27页
        3.4.2 交通路网第27页
        3.4.3 河道水系第27-28页
        3.4.4 旅游景点第28-29页
        3.4.5 产业结构第29页
    3.5 城郊旅游小城镇物质基础构成要素第29-33页
        3.5.1 农田景观第30-31页
        3.5.2 生态环境第31页
        3.5.3 院落空间第31-32页
        3.5.4 乡土建筑第32-33页
4 城郊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规划策略第33-40页
    4.1 策略因素分析第33-34页
        4.1.1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第33页
        4.1.2 旅游地产因素分析第33页
        4.1.3 自然资源因素分析第33-34页
        4.1.4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第34页
    4.2 空间结构发展规划要素设计第34-37页
        4.2.1 土地利用设计第34-35页
        4.2.2 交通路网设计第35页
        4.2.3 河道水系设计第35-36页
        4.2.4 旅游景点设计第36-37页
        4.2.5 产业结构设计第37页
    4.3 物质基础村庄规划要素设计第37-40页
        4.3.1 基本农田设计第38页
        4.3.2 生态环境设计第38页
        4.3.3 院落空间设计第38-39页
        4.3.4 乡土建筑设计第39-40页
5 项目实践——合肥市三十岗乡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第40-51页
    5.1 项目概况第40-42页
        5.1.1 项目背景第40-41页
        5.1.2 项目区位分析第41页
        5.1.3 项目现状第41-42页
    5.2 策略因素分析第42-44页
        5.2.1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第42页
        5.2.2 旅游地产因素分析第42-43页
        5.2.3 自然资源因素分析第43页
        5.2.4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第43-44页
    5.3 三十岗乡域总体空间布局第44-45页
        5.3.1 交通路网第44页
        5.3.2 土地利用第44页
        5.3.3 生态环境第44-45页
        5.3.4 旅游景点第45页
    5.4 三十岗桃溪片区空间布局第45-47页
        5.4.1 民间建筑第45页
        5.4.2 河道水系第45页
        5.4.3 交通路网第45页
        5.4.4 功能分区第45-46页
        5.4.5 产业结构第46-47页
    5.5 三十岗乡汪堰村卫冲组村庄规划设计第47-51页
        5.5.1 理念构思生产第47页
        5.5.2 农田景观第47-48页
        5.5.3 河道水系第48-49页
        5.5.4 院落空间第49页
        5.5.5 民间建筑第49-51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1-52页
    6.1 结论第51页
    6.2 讨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个人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城—乡”融合视角下工贸型小城镇空间布局研究--以桐城市双港镇为例
下一篇: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公众偏好研究--以合肥环城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