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自我呈现研究方面 | 第13页 |
(二)用户信息共享方面 | 第13-14页 |
(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 | 第14页 |
(四)对自我塑造影响方面 | 第14-15页 |
(五)小结 | 第15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二)观察法 | 第15页 |
(三)访谈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其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展现 | 第18-24页 |
一、性别差异所展现的内容 | 第18-21页 |
二、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所展现的内容 | 第21页 |
三、从众者和说服者所展现的内容 | 第21-22页 |
四、个体和群体其展现的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微信朋友圈内容展现与隐藏背后的动机 | 第24-28页 |
一、内容展现背后的动机 | 第24-26页 |
二、内容隐藏背后的动机 | 第26-28页 |
(一)社会环境 | 第27页 |
(二)网络环境 | 第27页 |
(三)表露对象及信任度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内容展现行为的反思 | 第28-32页 |
一、内向型和外向型:自我封闭与社交互动 | 第28页 |
二、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的认同 | 第28-29页 |
三、“虚拟”和“现实”:前台与后台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内容展现与隐藏的自我塑造建议 | 第32-36页 |
一、内容展现型自我塑造建议 | 第32-33页 |
二、内容隐藏型自我塑造的建议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