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1.2.1 基于安全检查清单的专家评价 | 第16-17页 |
1.2.2 公路设计一致性分析 | 第17-19页 |
1.2.3 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 第19-20页 |
1.2.4 基于驾驶员工作负荷的安全评价 | 第20页 |
1.2.5 基于人-车-路系统试验或仿真的路线安全评价 | 第20-21页 |
1.2.6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基于故障树的公路交通事故模型 | 第26-33页 |
2.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 第26-28页 |
2.1.1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 第26-28页 |
2.1.2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和步骤 | 第28页 |
2.2 公路交通单车事故类型 | 第28-30页 |
2.2.1 转向失稳 | 第29页 |
2.2.2 失去轨迹保持能力 | 第29页 |
2.2.3 侧翻事故 | 第29-30页 |
2.2.4 追尾事故 | 第30页 |
2.3 基于故障树的公路交通事故模型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事故风险评价指标及其安全边界 | 第33-39页 |
3.1 转向失稳评价指标及其安全边界 | 第33-35页 |
3.2 轨迹保持能力评价指标及安全边界 | 第35页 |
3.3 侧翻事故评价指标及安全边界 | 第35-36页 |
3.4 追尾事故评价指标及安全边界 | 第36-38页 |
3.4.1 平曲线可提供视距 | 第36-37页 |
3.4.2 凸型竖曲线可提供视距 | 第37页 |
3.4.3 凹型竖曲线可提供视距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宁洛高速蚌宁段线形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 第39-60页 |
4.1 基于CarSim的人-车-路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39-45页 |
4.1.1 CarSim仿真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4.1.2 车辆模型 | 第40-41页 |
4.1.3 公路模型 | 第41-44页 |
4.1.4 驾驶员控制模型 | 第44-45页 |
4.2 宁洛高速蚌宁段线形安全性评价结果及改善对策分析 | 第45-53页 |
4.2.1 宁洛高速蚌宁段线形安全评价结果及危险路段识别 | 第45-52页 |
4.2.2 宁洛高速蚌宁段危险路段安全改善对策分析 | 第52-53页 |
4.3 宁洛高速蚌宁段历史事故数据收集 | 第53页 |
4.4 宁洛高速蚌宁段线形安全评价结果准确性验证 | 第53-59页 |
4.4.1 回归分析 | 第53-56页 |
4.4.2 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 | 第56-57页 |
4.4.3 与已有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公路交通事故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6页 |
5.1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60-62页 |
5.2 仿真模拟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