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尉高速SJ-1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崩塌灾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泥石流灾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地质灾害评价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自然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31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气象水文 | 第18-19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31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24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4-27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27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28页 |
2.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8-29页 |
2.2.6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9-31页 |
第3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第31-69页 |
3.1 崩塌灾害特征 | 第32-57页 |
3.1.1 概述 | 第32-35页 |
3.1.2 崩塌分布规律 | 第35-38页 |
3.1.3 崩塌发育特征 | 第38-41页 |
3.1.4 崩塌灾害主要类型 | 第41-47页 |
3.1.5 崩塌危害 | 第47-49页 |
3.1.6 典型崩塌分析 | 第49-57页 |
3.2 泥石流灾害特征 | 第57-69页 |
3.2.1 概述 | 第57-62页 |
3.2.2 泥石流类型 | 第62-63页 |
3.2.3 泥石流分布特征 | 第63-64页 |
3.2.4 泥石流危害 | 第64-65页 |
3.2.5 典型泥石流(萨尔乔克4号沟) | 第65-69页 |
第4章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 第69-86页 |
4.1 内在因素 | 第69-78页 |
4.1.1 地形地貌 | 第69-72页 |
4.1.2 地层岩性 | 第72-73页 |
4.1.3 地质构造 | 第73-75页 |
4.1.4 河流水系 | 第75-76页 |
4.1.5 边坡类型 | 第76-78页 |
4.2 外在因素 | 第78-86页 |
4.2.1 气候因素 | 第78-79页 |
4.2.2 冻融作用 | 第79-82页 |
4.2.3 人类活动 | 第82-86页 |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86-101页 |
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86页 |
5.2 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单元 | 第86-87页 |
5.3 基于确定性系数法的评价 | 第87-88页 |
5.4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88-95页 |
5.4.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88-90页 |
5.4.2 各指标权重确定 | 第90-92页 |
5.4.3 各指标确定性权 | 第92-95页 |
5.5 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95-99页 |
5.6 危险性评价结果检验 | 第99-101页 |
第6章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分析 | 第101-108页 |
6.1 崩塌防治对策 | 第101-105页 |
6.2 泥石流防治对策 | 第105-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