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0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2.2 实践意义第11页
    3 同伴侵害概述第11-15页
        3.1 同伴侵害的概念第11页
        3.2 同伴侵害的测量第11-12页
        3.3 同伴侵害的的分类第12-13页
        3.4 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第13-15页
    4 抑郁的概述第15-19页
        4.1 抑郁的概念第15页
        4.2 抑郁的测量第15-16页
        4.3 抑郁的分类第16页
        4.4 抑郁的主要理论第16-17页
        4.5 青少年抑郁的发展特点第17-19页
    5 基本心理需求的概述第19-20页
        5.1 基本心理需求的概念第19-20页
        5.2 基本心理需求的测量第20页
    6 与抑郁相关的基因位点的研究第20-23页
        6.1 5-羟色胺系统基因与抑郁的关系第20-22页
        6.2 5-HTR1A基因rs6295位点C/G多态性与抑郁第22-23页
    7 同伴侵害与基本心理需求、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第23-30页
        7.1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7.2 同伴侵害与基本心理需求的相关研究第24-25页
        7.3 基本心理需求与抑郁的相关研究第25-26页
        7.4 5-HT系统基因与消极环境因素、抑郁的相关研究第26-30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30-34页
    1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30页
    2 本研究研究构想第30-32页
    3 研究目的第32页
    4 研究假设第32-34页
第三章 实证研究第34-48页
    研究一 言语侵害、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抑郁:rs6295多态性的调节作用第34-40页
        1 研究方法第34-36页
            1.1 被试第34页
            1.2 研究工具第34-35页
            1.3 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第35-36页
        2 研究结果第36-40页
            2.1 描述统计第36页
            2.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第36-37页
            2.3 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在言语侵害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第37-38页
            2.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第38-40页
    研究二 关系侵害、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抑郁:rs6295多态性的调节作用第40-44页
        1 研究方法第40-41页
            1.1 被试第40页
            1.2 研究工具第40页
            1.3 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第40-41页
        2 研究结果第41-44页
            2.1 描述统计第41页
            2.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第41-42页
            2.3 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在关系侵害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第42页
            2.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第42-44页
    研究三 身体侵害、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抑郁:rs6295多态性的调节作用第44-48页
        1 研究方法第44-45页
            1.1 被试第44页
            1.2 研究工具第44页
            1.3 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第44-45页
        2 研究结果第45-48页
            2.1 描述统计第45页
            2.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第45-46页
            2.3 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在身体侵害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第46页
            2.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第46-48页
第四章 讨论第48-54页
    1 言语侵害、关系侵害、身体侵害的性别差异第48页
    2 言语侵害、关系侵害、身体侵害与抑郁的关系第48-49页
    3 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第49-51页
    4 rs6295多态性的调节作用第51-53页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70页
附录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高校大学生学校文化认同度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疏离感、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