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0页 |
1.2.2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0-12页 |
1.2.3 参与碳循环功能微生物 | 第12-13页 |
1.2.4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科学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6-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2.2 土壤样品采集 | 第16-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2.3.1 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的测定 | 第17页 |
2.3.2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 第17-19页 |
2.3.3 DNA-SIP试验 | 第19-21页 |
2.3.4 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Hight-throughput sequencing) | 第21-22页 |
2.3.5 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 | 第22-2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 第24-31页 |
3.1 不同样地类型土壤重金属特征 | 第24-26页 |
3.2 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3 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评价 | 第27-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铅锌尾矿污染下细菌群落特征以及碳降解类群 | 第31-47页 |
4.1 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分析 | 第31-33页 |
4.1.1 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4.1.2 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冗余度分析 | 第32-33页 |
4.2 基于高通量测序不同样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 第33-36页 |
4.3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6-37页 |
4.3.1 土壤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 | 第36页 |
4.3.2 微生物群落PLS-PM分析 | 第36-37页 |
4.4 稳定同位素培养试验 | 第37-43页 |
4.4.1 超速离心后各密度梯度份的浮力密度 | 第37-38页 |
4.4.2 DNA在浮力密度梯度份中的分布 | 第38-39页 |
4.4.3 细菌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9-40页 |
4.4.4 底物利用细菌群落类群分析 | 第40-43页 |
4.5 讨论 | 第43-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铅锌尾矿污染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 第47-53页 |
5.1 土壤不同有机碳组分及基础呼吸强度 | 第47-48页 |
5.2 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过程 | 第48-49页 |
5.3 有机碳矿化与土壤性质、微生物活性的关系 | 第49-51页 |
5.4 讨论 | 第5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3-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6.2 存在不足 | 第53-54页 |
6.3 创新点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