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隧道开挖对邻近管道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2 隧道爆破开挖对近接结构的影响 | 第14页 |
1.2.3 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埋地管道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隧道爆破施工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5页 |
2.1 隧道施工方法 | 第17页 |
2.2 钻爆法 | 第17-19页 |
2.2.1 钻爆法定义 | 第17页 |
2.2.2 钻爆法施工工序 | 第17-18页 |
2.2.3 钻爆法的技术特点 | 第18-19页 |
2.3 爆破振动效应理论 | 第19-23页 |
2.3.1 围岩爆破机理 | 第19-21页 |
2.3.2 爆炸应力波 | 第21-23页 |
2.4 爆破的振动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相似模型试验概况 | 第25-36页 |
3.1 相似理论 | 第25-28页 |
3.1.1 相似第一理论 | 第25-26页 |
3.1.2 相似第二理论 | 第26页 |
3.1.3 动力相似准则的确定 | 第26-27页 |
3.1.4 物理力学参数的相似关系 | 第27-28页 |
3.2 相似模型试验材料的选取 | 第28-31页 |
3.2.1 围岩材料 | 第28-29页 |
3.2.2 管道 | 第29-30页 |
3.2.3 炸药 | 第30页 |
3.2.4 隧道支护结构 | 第30-31页 |
3.3 试验装置 | 第31-34页 |
3.3.1 隧道结构加载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3.3.2 数据采集装置 | 第32-34页 |
3.4 试验步骤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层及管道变形研究 | 第36-52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4.1.1 工程地质 | 第36页 |
4.1.2 水文地质 | 第36-37页 |
4.2 相似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37-40页 |
4.2.1 相似模型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37页 |
4.2.2 隧道开挖支护模拟及目标断面的确定 | 第37-38页 |
4.2.3 测点布置 | 第38-40页 |
4.3 相似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50页 |
4.3.1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层及管道位移的时程分析 | 第40-41页 |
4.3.2 隧道开挖完成后管道上方地层沉降规律研究 | 第41-43页 |
4.3.3 隧道钻爆法开挖管道与地层沉降的关系 | 第43-45页 |
4.3.4 隧道开挖完成后管道变形分析 | 第45-48页 |
4.3.5 隧道开挖完成后管道内力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爆破荷载作用下管道振动响应 | 第52-68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2页 |
5.2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 | 第52-53页 |
5.2.1 相似模型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52页 |
5.2.2 隧道开挖断面炮孔位置的确定和目标断面的确定 | 第52-53页 |
5.2.3 爆破振动测点布置 | 第53页 |
5.3 相似模型试验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60页 |
5.3.1 爆破地震波质点衰减规律分析 | 第54-58页 |
5.3.2 单响最大装药量的控制 | 第58-60页 |
5.4 管道弯曲应变响应分析 | 第60-62页 |
5.4.1 不同埋深时管道的应变波分析 | 第60-62页 |
5.4.2 不同装药量时管道的应变波分析 | 第62页 |
5.5 钻爆法施工对埋地管道振动响应的参数分析 | 第62-67页 |
5.5.1 不同埋深条件下管道振动响应分析 | 第62-64页 |
5.5.2 不同刚度条件下管道振动响应分析 | 第64-65页 |
5.5.3 不同装药量条件下管道振动响应 | 第65-66页 |
5.5.4 不同空间位置条件下管道振动响应分析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钻爆法施工过程中管道安全防护的控制措施 | 第68-72页 |
6.1 炸药品种的选择 | 第68页 |
6.2 控制单响最大装药量 | 第68-69页 |
6.3 选择合适的爆破时差 | 第69页 |
6.4 选择钻爆参数 | 第69-70页 |
6.5 采用预裂爆破 | 第70-71页 |
6.6 起爆顺序的选择 | 第7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73页 |
7.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