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研究--基于115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概述 | 第10-18页 |
(一)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2页 |
1.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 第10页 |
2.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 第10-12页 |
(二)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模式选择 | 第12-16页 |
1.我国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模式的确立 | 第12-13页 |
2.选择附带审查模式的原因 | 第13-16页 |
(三)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1.有助于消除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2.有助于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17-18页 |
二、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实例分析 | 第18-26页 |
(一)不予审查的理由分析 | 第18-19页 |
(二)认定规范性文件合法的案例分析 | 第19-24页 |
1.较浅程度审查的案例 | 第19-21页 |
2.较深程度审查的案例 | 第21-24页 |
(三)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三、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一)法院不愿将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 | 第26-27页 |
1.法院对规范性文件审查态度消极 | 第26页 |
2.限制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启动 | 第26-27页 |
(二)规范性文件的界定标准不清 | 第27-29页 |
1.对规范性文件的认定较随意 | 第27-28页 |
2.混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界线 | 第28页 |
3.拒绝审查党委文件 | 第28页 |
4.“依据”误解为“引用” | 第28-29页 |
(三)审查标准模糊 | 第29-31页 |
1.未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纳入审查 | 第29页 |
2.审查论证草率,缺乏说理 | 第29-30页 |
3.同一规范性文件的不同认定 | 第30-31页 |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缺席审理 | 第31-32页 |
四、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完善 | 第32-45页 |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制度保障措施 | 第32-35页 |
1.强化法院的独立性 | 第32-33页 |
2.设置特殊的管辖制度 | 第33-35页 |
(二)正确认识规范性文件的范围 | 第35-37页 |
1.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区分 | 第35页 |
2.国务院制定的非规范性文件不宜纳入审查 | 第35-36页 |
3.党委制发的单纯的党务文件不宜纳入审查 | 第36-37页 |
(三)灵活处理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启动主体 | 第37-40页 |
1.被告可以启动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 第37-38页 |
2.第三人可以提起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 第38页 |
3.法院可以主动启动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 第38-40页 |
(四)明确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标准 | 第40-43页 |
1.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纳入审查 | 第40-42页 |
2.强化审查的深度 | 第42-43页 |
(五)赋予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参与诉讼的权利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