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分布式发电系统 | 第13-16页 |
1.2.1 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1.2.2 分布式发电系统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混沌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混沌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18-32页 |
2.1 混沌理论 | 第18-25页 |
2.1.1 混沌的本质和概念 | 第18-20页 |
2.1.2 混沌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2.1.3 混沌的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2.2 电力系统的混沌研究 | 第25-31页 |
2.2.1 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型 | 第26-28页 |
2.2.2 电力系统的混沌现象与失稳过程 | 第28-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混沌研究 | 第32-42页 |
3.1 并网光伏系统的自建模型 | 第32-35页 |
3.1.1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3.1.3 光伏发电系统的运动性质分析 | 第35页 |
3.2 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光伏建模 | 第35-37页 |
3.2.1 等值发电机模型 | 第36页 |
3.2.2 动态负荷模型 | 第36-37页 |
3.2.3 仿真分析 | 第37页 |
3.3 并网光伏系统的混沌运动检测 | 第37-41页 |
3.3.1 Takes理论 | 第37-38页 |
3.3.2 C-C联合法 | 第38-39页 |
3.3.3 仿真研究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异步风机并网的混沌研究 | 第42-54页 |
4.1 异步风机并网的动态模型 | 第42-46页 |
4.1.1 发电机模型 | 第44页 |
4.1.2 网络模型 | 第44-45页 |
4.1.3 负荷模型 | 第45-46页 |
4.2 异步风机并网的混沌现象 | 第46-48页 |
4.2.1 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4.2.2 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 | 第47-48页 |
4.3 异步风机并网的混沌抑制策略 | 第48-53页 |
4.3.1 广义模糊双曲正切模型 | 第49-50页 |
4.3.2 基于广义模糊双曲正切模型的混沌抑制策略 | 第50-51页 |
4.3.3 仿真研究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参与PQ调节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失稳与混沌研究 | 第54-66页 |
5.1 分布式电源接口并网控制策略 | 第54-57页 |
5.1.1 恒功率控制 | 第55-56页 |
5.1.2 恒压频控制 | 第56页 |
5.1.3 下垂控制 | 第56-57页 |
5.2 基于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失稳与混沌现象 | 第57-65页 |
5.2.1 分布式电源并网动态模型 | 第58-60页 |
5.2.2 动态模型分岔点搜索 | 第60-61页 |
5.2.3 分布式电源并网模型仿真分析 | 第61-65页 |
5.3 参与频率调节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模型失稳过程分析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硕士期间所做工作与所获奖励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