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1 草酸钴合成过程建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草酸钴合成过程优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 第2章 草酸钴合成过程机理建模 | 第18-30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湿法冶金合成过程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2.3 草酸钴合成过程工艺分析 | 第19-20页 |
| 2.3.1 草酸钴合成工艺 | 第19-20页 |
| 2.3.2 草酸钴平均粒度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 2.4 草酸钴合成过程机理分析 | 第20-25页 |
| 2.4.1 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21-23页 |
| 2.4.2 粒数衡算模型 | 第23-25页 |
| 2.5 模型仿真验证 | 第25-27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 第3章 基于MPLS的结晶过程批次间两步法迭代优化 | 第30-44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多向偏最小二乘理论 | 第30-36页 |
| 3.2.1 偏最小二乘算法 | 第30-33页 |
| 3.2.2 多向偏最小二乘算法 | 第33-34页 |
| 3.2.3 基于多向偏最小二乘法的草酸钴生产过程模型仿真 | 第34-36页 |
| 3.3 间歇过程两步法迭代优化的基本原理 | 第36-38页 |
| 3.4 草酸钴合平均粒度的两步法迭代优化 | 第38-40页 |
| 3.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草酸钴平均粒度批次间迭代优化 | 第44-58页 |
| 4.1 引言 | 第44-46页 |
| 4.2 带修正项的自适应优化方法 | 第46-50页 |
| 4.2.1 带修正项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基本原理 | 第46-49页 |
| 4.2.2 带修正项的自适应优化方法最优性分析 | 第49-50页 |
| 4.3 基于修正项自适应的草酸钴粒度优化 | 第50-53页 |
| 4.4 草酸钴粒度优化仿真 | 第53-5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基于数据模型修正项自适应优化的改进算法 | 第58-68页 |
| 5.1 引言 | 第58页 |
| 5.2 带模型有效性约束的修正项自适应优化方法 | 第58-64页 |
| 5.2.1 Hotelling's T~2统计量 | 第58-60页 |
| 5.2.2 带模型有效性约束的改进算法 | 第60-61页 |
| 5.2.3 带模型有效性约束的修正项自适应优化方法仿真 | 第61-64页 |
| 5.3 基于模型更新策略的修正项自适应优化方法 | 第64-67页 |
| 5.3.1 模型更新方法 | 第64-65页 |
| 5.3.2 带模型更新的自适应优化方法仿真 | 第65-6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