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InVEST模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4.2 实际意义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1-26页 |
2.1 研究区范围及概况 | 第21-22页 |
2.1.1 自然概况 | 第21页 |
2.1.2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1-22页 |
2.2 多源遥感影像来源及处理 | 第22-25页 |
2.2.1 遥感影像来源 | 第22页 |
2.2.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2页 |
2.2.3 地类分类依据 | 第22-23页 |
2.2.4 分类精度分析 | 第23-24页 |
2.2.5 分类结果 | 第24-25页 |
2.3 其他数据 | 第25-26页 |
第三章 InVEST模型 | 第26-43页 |
3.1 InVEST模型简介 | 第26-28页 |
3.2 生物多样性模块 | 第28-36页 |
3.2.1 生物多样性模块简介 | 第28页 |
3.2.2 生境退化程度评价原理 | 第28页 |
3.2.3 生境质量评价原理 | 第28-29页 |
3.2.4 生境稀缺性评价原理 | 第29-30页 |
3.2.5 生物多样性模块所需数据 | 第30-31页 |
3.2.6 生物多样性模块数据处理 | 第31-36页 |
3.3 碳储存与固定模块 | 第36-43页 |
3.3.1 碳储存与固定模块原理 | 第36-37页 |
3.3.2 碳密度数据获取来源 | 第37-41页 |
3.3.3 土壤有机碳数据处理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广西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 第43-50页 |
4.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4.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3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特征分析 | 第45-48页 |
4.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5.1 生境退化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2 生境质量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3 生境稀缺性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碳储存功能结果分析 | 第58-68页 |
6.1 碳储存空间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6.2 碳储量空间分布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6.3 碳储存变化的高程差异特征 | 第63-65页 |
6.4 结果验证分析 | 第65-66页 |
6.5 碳模块结果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7.2 建议 | 第69-70页 |
7.3 创新点 | 第70页 |
7.4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学研究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