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路面冷再生技术及设备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路面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路面冷再生设备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路面冷再生机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 第13-23页 |
2.1 路面冷再生机功能 | 第13页 |
2.2 转子液压系统方案 | 第13-15页 |
2.2.1 转子驱动液压系统结构 | 第13-14页 |
2.2.2 液压泵控制方式 | 第14页 |
2.2.3 液压马达控制方式 | 第14页 |
2.2.4 铣刨液压系统排量同步补偿和惯性力卸载 | 第14-15页 |
2.3 行走液压系统方案 | 第15-17页 |
2.3.1 行走液压系统结构 | 第15-16页 |
2.3.2 行走泵控制方式 | 第16-17页 |
2.4 洒水液压系统方案 | 第17页 |
2.5 转向液压系统方案 | 第17-18页 |
2.6 散热系统方案 | 第18-20页 |
2.7 整机液压传动控制原理与形式 | 第20-2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液压系统关键参数研究 | 第23-35页 |
3.1 液压系统压力匹配原则分析 | 第23-29页 |
3.1.1 系统整体匹配 | 第24页 |
3.1.2 压力降额 | 第24-25页 |
3.1.3 液压系统、发动机、载荷平衡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4 地面附着条件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5 转速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发动机与液压传动系统的匹配与控制 | 第29-34页 |
3.2.1 控制目的及理论 | 第30页 |
3.2.2 发动机控制 | 第30-32页 |
3.2.3 液压传动装置控制 | 第32-33页 |
3.2.4 发动机—液压传动系统的控制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液压系统匹配计算与元件选型 | 第35-57页 |
4.1 行走系统匹配计算与元件选型 | 第35-42页 |
4.2 洒水系统匹配计算与元件选型 | 第42-43页 |
4.3 转向与油缸动作匹配计算 | 第43-45页 |
4.3.1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 | 第43-44页 |
4.3.2 油缸动作系统匹配计算 | 第44-45页 |
4.4 路面再生机液压系统功率计算 | 第45-55页 |
4.4.1 行走系统功率计算 | 第46页 |
4.4.2 洒水系统功率计算 | 第46-47页 |
4.4.3 转向与油缸动作系统功率计算 | 第47页 |
4.4.4 散热系统功率计算 | 第47页 |
4.4.5 铣刨系统功率计算 | 第47-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液压系统热平衡分析 | 第57-62页 |
5.1 液压系统发热功率计算 | 第57-60页 |
5.2 液压系统散热器散热功率计算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路面冷再生机液压系统试验研究 | 第62-66页 |
6.1 试验概况 | 第62-64页 |
6.1.1 试验目的及内容 | 第62页 |
6.1.2 XLZ210冷再生机液压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 第62页 |
6.1.3 试验设备及测试点 | 第62-64页 |
6.1.4 试验工况 | 第64页 |
6.1.5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64页 |
6.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