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川产葛根类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前言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实验研究 | 第16-83页 |
| 1 样品来源及鉴定 | 第16-17页 |
| 2 形态组织学研究 | 第17-27页 |
|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17页 |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17-26页 |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 3 薄层色谱鉴别 | 第27-30页 |
| 3.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27页 |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27-30页 |
| 3.3 小结 | 第30页 |
| 4 近红外图谱鉴别 | 第30-35页 |
|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30-31页 |
| 4.2 方法与结果 | 第31-34页 |
| 4.3 小结 | 第34-35页 |
| 5 U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35-44页 |
| 5.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35页 |
| 5.2 方法与结果 | 第35-43页 |
| 5.3 小结 | 第43-44页 |
| 6 检查 | 第44-50页 |
| 6.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44页 |
| 6.2 方法与结果 | 第44-49页 |
| 6.3 小结 | 第49-50页 |
| 7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 第50-52页 |
| 7.1 材料及仪器 | 第50页 |
| 7.2 方法与结果 | 第50-52页 |
| 7.3 小结 | 第52页 |
| 8 含量测定 | 第52-69页 |
| 8.1 材料及仪器 | 第52页 |
| 8.2 方法与结果 | 第52-67页 |
| 8.3 小结 | 第67-69页 |
| 9 DPPH抗氧化活性评测 | 第69-77页 |
| 9.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69页 |
| 9.2 方法与结果 | 第69-76页 |
| 9.3 小结 | 第76-77页 |
| 10 药材品质的综合评价研究 | 第77-83页 |
| 10.1 方法与结果 | 第77-82页 |
| 10.2 小结 | 第82-83页 |
| 第二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3-88页 |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88-96页 |
| 1 本草考证 | 第88页 |
| 2 原植物品种及资源分布 | 第88-89页 |
| 3 药源概况 | 第89-90页 |
| 4 形态组织学研究 | 第90-91页 |
| 5 化学成分研究 | 第91页 |
| 6 药理作用研究 | 第91-93页 |
| 6.1 抗心肌缺血 | 第91-92页 |
| 6.2 抗心律失常 | 第92页 |
| 6.3 抗高血压 | 第92页 |
| 6.4 保护脑神经 | 第92页 |
| 6.5 抗氧化作用 | 第92页 |
| 6.6 改善肝肾功能 | 第92页 |
| 6.7 降低血糖和降脂作用 | 第92-93页 |
| 6.9 其他作用 | 第93页 |
| 7 质量评价研究 | 第93-94页 |
| 7.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第93页 |
| 7.2 多糖分析 | 第93页 |
| 7.3 微量元素分析 | 第93-94页 |
| 7.4 质量分析 | 第94页 |
| 8 UPLC及NIR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概况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附图 | 第106-115页 |
| 后置部分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