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1-27页 |
1.实验材料、仪器 | 第11-1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1.2 受试药物 | 第11-12页 |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2-13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13-15页 |
2.实验方法 | 第15-19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15-16页 |
2.2 实验造模 | 第16页 |
2.3 实验给药 | 第16页 |
2.4 实验取材 | 第16-17页 |
2.5 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2.6 指标检测 | 第19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19页 |
3.实验结果 | 第19-22页 |
3.1 小鼠右耳耳廓组织TNF-α的含量 | 第19-21页 |
3.2 小鼠血清IL-6、LTB4水平变化 | 第21-22页 |
4.实验讨论与小结 | 第22-27页 |
4.1 免疫指标的选择 | 第22-23页 |
4.2 实验讨论 | 第23-26页 |
4.3 实验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讨论 | 第27-53页 |
1.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 第27-34页 |
1.1 湿疹病名的认识 | 第27-29页 |
1.2 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9页 |
1.3 现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 第29-30页 |
1.4 湿疹的治疗 | 第30-34页 |
1.4.1 古代文献治疗湿疹的论述 | 第30-31页 |
1.4.2 现代医家治疗湿疹的论述 | 第31-34页 |
1.4.2.1 中医内治法 | 第31-32页 |
1.4.2.2 中医外治法 | 第32-34页 |
2.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 第34-46页 |
2.1 概述 | 第34-35页 |
2.2 湿疹发病因素的认识 | 第35-37页 |
2.3 发病机制 | 第37-41页 |
2.4 临床表现 | 第41-43页 |
2.5 治疗 | 第43-46页 |
2.6 预防调护 | 第46页 |
3.野菊花药物的基本认识 | 第46-53页 |
3.1 野菊花的药用作用 | 第47-50页 |
3.2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 第50-51页 |
3.3 野菊花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51-53页 |
实验结论 | 第53-5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第三部分 附件 | 第67-74页 |
附件一:文献综述 | 第67-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