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3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1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 | 第10-11页 |
| 2 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 2.1 酒制饮片与未酒制饮片的快速鉴别 | 第11页 |
| 2.2 硫熏中药快速鉴别 | 第11-12页 |
| 2.3 八角茴香与莽草的真伪鉴别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酒制饮片与未酒制饮片快速鉴别研究 | 第13-27页 |
| 1 样品收集 | 第13页 |
| 2 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 2.1 仪器 | 第14页 |
| 2.2 样品制备 | 第14页 |
| 2.3 方法 | 第14-15页 |
| 2.4 结果 | 第15-16页 |
| 3 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方法 | 第16-20页 |
| 3.1 仪器 | 第16-17页 |
| 3.2 快速气相电子鼻实验条件 | 第17-18页 |
| 3.3 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结果 | 第18-20页 |
| 4 电子鼻检测方法 | 第20-27页 |
| 4.1 仪器 | 第21-22页 |
| 4.2 电子鼻参数考察 | 第22-23页 |
| 4.3 电子鼻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4.4 电子鼻分析结果 | 第24-25页 |
| 4.5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及运用 | 第25-27页 |
| 5 小结 | 第27页 |
| 第三章 中药硫熏快速鉴别研究 | 第27-42页 |
| 1 样品来源 | 第28页 |
| 2 二氧化硫检测方法 | 第28-30页 |
| 2.1 仪器装置 | 第28-29页 |
| 2.2 试剂试药 | 第29页 |
| 2.3 测定法 | 第29页 |
| 2.4 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 3 电子鼻检测方法 | 第30-34页 |
| 3.1 电子鼻参数考察 | 第30-31页 |
| 3.2 电子鼻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3.3 电子鼻分析结果 | 第31-34页 |
| 4 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方法 | 第34-41页 |
| 4.1 快速气相电子鼻实验条件 | 第34-36页 |
| 4.2 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结果 | 第36-41页 |
| 5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八角茴香与莽草真伪快速鉴别研究 | 第42-53页 |
| 1 样品收集 | 第42页 |
| 2 电子鼻检测方法 | 第42-48页 |
| 2.1 仪器 | 第42页 |
| 2.2 电子鼻参数考察 | 第42-44页 |
| 2.3 电子鼻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 2.4 电子鼻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 3 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方法 | 第48-52页 |
| 3.1 仪器 | 第48-49页 |
| 3.2 快速气相电子鼻实验条件 | 第49-50页 |
| 3.3 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 4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3-56页 |
| 1 总结 | 第53-54页 |
| 2 讨论 | 第54-56页 |
| 2.1 气味信息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 第54-55页 |
| 2.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综述 | 第59-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