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高薪养廉在我国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内容第8页
    1.3 研究现状第8-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8-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3 文献述评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历史分析法第15页
        1.4.2 比较分析法第15页
        1.4.3 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第15-17页
第2章 “高薪养廉”概述第17-20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2.1.1 “高薪养廉”的概念界定第17页
        2.1.2 “高薪养廉”的必要性分析第17-18页
    2.2 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效率工资理论第18页
        2.2.2 机会成本理论第18-19页
        2.2.3 马列主义关于廉政建设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高薪养廉”在我国和新加坡的实践及成效分析第20-31页
    3.1 “高薪养廉”在我国历史上的实践及成效分析第20-25页
        3.1.1 清朝“养廉银”制度的基本内容第20-21页
        3.1.2 “养廉银”制度产生的社会成效第21-22页
        3.1.3 “养廉银”制度导致的社会弊端第22-23页
        3.1.4 “养廉银”制度的现实意义第23-25页
    3.2 “高薪养廉”在新加坡的实践及成效分析第25-31页
        3.2.1 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的系列举措第26-27页
        3.2.2 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的配套体系第27-28页
        3.2.3 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8-31页
第4章 “高薪养廉”在我国的实现条件第31-38页
    4.1 “高薪养廉”在我国实施的局限性第31-34页
        4.1.1 经济环境第31-32页
        4.1.2 制度环境第32-33页
        4.1.3 法律环境第33页
        4.1.4 文化环境第33-34页
    4.2 “高薪养廉”的可行性展望第34-38页
        4.2.1 经济角度第34页
        4.2.2 制度角度第34-35页
        4.2.3 法律角度第35-36页
        4.2.4 文化角度第36-38页
第5章 结论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研究--以某市C区为个案
下一篇:十八大后地方纪检监察系统反腐成本研究--以琼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