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渗入系群体对籼粳交产量杂种优势位点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6页
    1 水稻杂种优势及研究第9-11页
        1.1 杂种优势的概念及特点第9页
        1.2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假说第9-11页
            1.2.1 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第10页
            1.2.2 上位效应与基因互作网络系统假说第10-11页
    2 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第11-12页
        2.1 QTL定位原理第11页
        2.2 QTL定位方法第11-12页
        2.3 QTL作图群体第12页
    3 利用渗入系定位QTL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3.1 渗入系第12-13页
        3.2 利用渗入系定位QTL的优缺点第13页
        3.3 利用渗入系定位QTL定位的应用第13-14页
    4 水稻杂种优势位点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第14-15页
        4.1 水稻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第14页
        4.2 利用渗入系定位杂种优势QTL的优缺点第14-15页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Habataki/Sasanishiki渗入系群体(ILs)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第16-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18页
        1.1 试验材料第16页
        1.2 ILs群体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第16-17页
        1.3 田间种植第17页
        1.4 性状考查第17页
        1.5 数据分析第17-1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8-26页
        2.1 ILs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第18-19页
        2.2 ILs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第19-20页
        2.3 ILs群体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20-21页
        2.4 利用ILs群体对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第21-26页
            2.4.1 利用ILs群体对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第21-25页
            2.4.2 ILs群体产量相关性状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25-26页
    4 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ILs×昌恢T025杂合群体(ILHs)产量杂种优势QTL的定位与分析第28-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1.1 试验材料第28页
        1.2 试验流程图第28页
        1.3 田间种植第28-29页
        1.4 性状考查第29页
        1.5 数据分析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2.1 亲本及ILHs群体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第29-31页
            2.1.1 亲本之间产量相关性状的差异第29-30页
            2.1.2 各组合F1之间的表型差异第30-31页
        2.2 ILHs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第31页
        2.3 ILHs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2.4 利用ILHs群体对产量杂种优势QTL的定位第32-35页
        2.5 ILHs群体产量杂种优势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35-36页
        2.6 比较分析ILs和ILHs群体所定位的QTL第36-37页
    3 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全文小结第39-41页
    4.1 利用ILs群体对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第39页
    4.2 利用ILHs群体对产量杂种优势QTL的定位第39页
    4.3 比较分析ILs和ILHs群体所定位的QTL第39-40页
    4.4 ILs和ILHs群体的遗传基础分析第40页
    4.5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地棉纤维碳水化合物代谢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及与纤维伸长的关系
下一篇: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以郭选昌雕塑艺术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