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1 棉纤维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1.1 棉纤维原始细胞的分化和突起 | 第8页 |
1.1.2 纤维细胞的伸长 | 第8页 |
1.1.3 棉纤维细胞的次生壁增厚 | 第8-9页 |
1.1.4 脱水成熟 | 第9页 |
1.2 影响棉纤维伸长的生理机制 | 第9-11页 |
1.2.1 渗透调节与纤维伸长 | 第9-10页 |
1.2.2 细胞壁松弛与纤维伸长 | 第10页 |
1.2.3 细胞骨架与纤维的伸长 | 第10页 |
1.2.4 激素信号相关基因与纤维伸长 | 第10-11页 |
1.3 水分胁迫对棉纤维伸长的影响 | 第11-13页 |
1.3.1 水分胁迫对棉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11页 |
1.3.2 水分胁迫下棉纤维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3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12页 |
1.3.4 蔗糖合成酶(SS)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12页 |
1.3.5 转化酶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14-15页 |
2.3.1 纤维长度的测定 | 第14页 |
2.3.2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14-15页 |
2.3.3 纤维VIA、SPS、SS的测定 | 第15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0页 |
3.1 土壤水分亏缺对不同基因型陆地棉纤维伸长及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及差异 | 第16-23页 |
3.1.1 水分亏缺对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伸长的影响与差异 | 第16-18页 |
3.1.2 不同水分处理下A001和A705棉纤维葡萄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18-19页 |
3.1.3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果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19页 |
3.1.4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己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19-20页 |
3.1.5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蔗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0-21页 |
3.1.6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1页 |
3.1.7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总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1-23页 |
3.2 土壤水分对不同基因型陆地棉的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差异 | 第23-25页 |
3.2.1 不同水分处理下A001和A705棉纤维蔗糖磷酸合成酶酶(SPS)酶活性的变化与差异 | 第23-24页 |
3.2.2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棉纤维蔗糖合成酶(SS)酶活性的变化与差异 | 第24页 |
3.2.3 不同水分处理下A001和A705棉纤维液泡酸性转化酶(VIA)酶活性的变化与差异 | 第24-25页 |
3.3 土壤水分对陆地棉不同基因型种子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变化的影响及差异 | 第25-30页 |
3.3.1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种子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5页 |
3.3.2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种子果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5-26页 |
3.3.3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种子己糖内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6-27页 |
3.3.4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种子内蔗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7页 |
3.3.5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种子内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7-28页 |
3.3.6 不同水分处理下品系A001和A705种子内总糖含量的变化与差异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3页 |
4.1 纤维伸长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 第30页 |
4.2 干旱对棉纤维伸长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 干旱对棉纤维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 第31-32页 |
4.4 干旱对棉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