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与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对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绪论第22-42页
    1.1 研究背景第22-23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23页
    1.3 概念界定第23-25页
        1.3.1 空中步行连廊第23-24页
        1.3.2 系统第24页
        1.3.3 空中步行系统第24页
        1.3.4 城市中心商务区第24-25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发展情况论述第25-39页
        1.4.1 文献综述第25-32页
        1.4.2 实践综述第32-39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第39-41页
        1.5.1 文献查阅法第39-40页
        1.5.2 实地调研法第40页
        1.5.3 系统思维法第40页
        1.5.4 比较研究法第40-41页
    1.6 研究框架第41-42页
第二章 空中步行系统的基础研究第42-59页
    2.1 空中步行系统的兴起与发展研究第42-46页
        2.1.1 空中步行系统的产生与定义第42-46页
    2.2 空中步行系统的分类研究第46-50页
        2.2.1 按选址进行分类第46-47页
        2.2.2 按建设目的进行分类第47-48页
        2.2.3 按地域特点进行分类第48-49页
        2.2.4 按平面形态进行分类第49-50页
    2.3 空中步行系统的组成要素第50-53页
        2.3.1 组成要素第50-52页
        2.3.2 系统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结合第52-53页
    2.4 空中步行系统的形态结构第53-55页
        2.4.1 竖向形态结构第53-54页
        2.4.2 水平形态结构第54-55页
    2.5 空中步行系统的功能组织第55-59页
        2.5.1 交通功能第56-57页
        2.5.2 景观功能第57页
        2.5.3 商业功能第57-58页
        2.5.4 休憩娱乐功能第58-59页
第三章 珠江新城核心区与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发展现状概述第59-75页
    3.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发展历程第59-60页
    3.2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现状调研第60-67页
        3.2.1 城市道路系统第60-61页
        3.2.2 空中步行系统建设完成度第61-62页
        3.2.3 空中步行系统的使用率第62-65页
        3.2.4 空中步行系统与地面及地下步行系统的对接第65页
        3.2.5 空中步行系统与公交系统的接驳第65-66页
        3.2.6 空中步行系统视觉标识设计第66页
        3.2.7 空中步行系统运营维护及其他第66-67页
    3.3 珠江新城核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第67-69页
    3.4 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发展概述第69-75页
        3.4.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与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比较意义第69页
        3.4.2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与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可比性分析第69-72页
        3.4.3 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发展历程概述第72-75页
第四章 广州珠江新城与香港中区空中步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第75-141页
    4.1 空中步行系统比较的内容、方法与范围第75-78页
        4.1.1 空中步行系统比较的内容第75-76页
        4.1.2 比较研究的具体方法第76-77页
        4.1.3 比较对象及范围第77-78页
    4.2 系统构建判定与决策第78-86页
        4.2.1 判定因素研究第78-81页
        4.2.2 判定评估第81-84页
        4.2.3 决策研究第84-86页
    4.3 宏观层次——规划结构层面第86-88页
    4.4 中观层次——系统规划设计层面第88-108页
        4.4.1 规划布局第89-99页
        4.4.2 规划控制第99-108页
    4.5 微观层次——系统建筑设计层面第108-126页
        4.5.1 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整合第108-112页
        4.5.2 系统与建筑的整合第112-121页
        4.5.3 系统与城市开放空间的整合第121-122页
        4.5.4 系统与公共交通的整合第122-126页
    4.6 系统人性化设计层面第126-134页
        4.6.1 标识系统的建设第127-129页
        4.6.2 活动场所的创造第129-130页
        4.6.3 场所精神的塑造第130-131页
        4.6.4 无障碍设计第131-133页
        4.6.5 地域气候的应对第133-134页
    4.7 对比总结与启示第134-141页
        4.7.1 对比结论归纳第134-137页
        4.7.2 广州珠江新城产生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37-138页
        4.7.3 启示与原则第138-141页
第五章 城市中心商务区空中步行系统设计策略第141-162页
    5.1. 基于整体性的设计思想第141-146页
        5.1.1 规划理念的整体性第141页
        5.1.2 步行联系的整体性第141-143页
        5.1.3 与各城市要素联系的整体性第143-146页
        5.1.4 城市风貌的整体性第146页
    5.2 基于多要素综合的设计判定第146-151页
        5.2.1 基于交通量的判定第146-148页
        5.2.2 基于建设环境的判定第148-149页
        5.2.3 基于影响性的判定第149-151页
    5.3 基于开放性的设计过程第151-153页
        5.3.1 建立开放的决策机制第151-152页
        5.3.2 建立开放的设计意识第152页
        5.3.3 建立开放的专业界限第152页
        5.3.4 建立开放的规划格局第152-153页
    5.4 基于城市设计先行的调控过程第153-155页
        5.4.1 城市设计对系统各专业领域进行全局性的统筹调控第153页
        5.4.2 城市设计对系统各层面设计进行全面的指引调控第153页
        5.4.3 城市设计对系统与城市要素进行三维整合第153-155页
    5.5 基于人本理念的设计手段第155-162页
        5.5.1. 增强行人的认知感受,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第156-157页
        5.5.2. 满足行人的活动需求,创造出人性化的活动场所第157-158页
        5.5.3. 丰富行人的精神体验,注重场所精神的塑造第158-160页
        5.5.4. 关怀弱势群体的需要,构建无障碍的步行空间第160-161页
        5.5.5. 注重行人的步行感受,营造宜人安全的步行环境第161-162页
结语第162-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附件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坂茂(Shigeru Ban)作品中的轻型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个性化推荐技术的“新闻客户端”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