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一) 对目前城乡结合部学校出现大批代课教师现象的关注 | 第8页 |
(二) 对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群体境遇的关注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二) 已有研究述评 | 第11-15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5-20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第一章 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的背景与特点 | 第20-28页 |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产生的背景 | 第20-24页 |
(一) 城镇化进程与“两为主”政策的出台 | 第20页 |
(二) 偏好的角力与供给侧失衡 | 第20-22页 |
(三) 学校师资“偶然性”不足 | 第22页 |
(四) 教师编制改革导致教师入编困难 | 第22-24页 |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的群体特点 | 第24-28页 |
(一) 不同于农村代课教师的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 | 第24-25页 |
(二) 不同于在编教师的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 | 第25-28页 |
第二章 Z小学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 | 第28-60页 |
一、Z小学及其代课教师的概况 | 第28-31页 |
二、Z小学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的整体描述 | 第31-43页 |
(一) 代课教师职业现状 | 第31-37页 |
(二) 代课教师发展意向 | 第37-39页 |
(三) 代课教师发展途径 | 第39-41页 |
(四) 代课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 第41-43页 |
三、Z小学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的访谈分析 | 第43-60页 |
(一) 学校领导:既肯定又同情 | 第43-46页 |
(二) 在编教师:我们都一样,挺同情他们 | 第46-47页 |
(三) 代课教师的自我审视:我们不一样 | 第47-60页 |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的特征与问题 | 第60-72页 |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的特征分析 | 第60-65页 |
(一) 小生境与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非体制性存在 | 第60-62页 |
(二) 资源的限制性流动: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环境 | 第62-65页 |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的问题分析 | 第65-72页 |
(一) 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发展“有心无力” | 第65-67页 |
(二) 学校组织环境支持乏力 | 第67-69页 |
(三) 教育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 第69-72页 |
第四章 促进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2-79页 |
一、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 第72-74页 |
(一) 促使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身份“合法化” | 第72页 |
(二)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薪资 | 第72-73页 |
(三) 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 第73-74页 |
二、完善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的管理体制 | 第74-76页 |
(一) 构建适宜的专业发展机制 | 第74页 |
(二) 构建积极的激励机制 | 第74-75页 |
(三) 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 第75-76页 |
三、增强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获取发展资源的校内支持力度 | 第76-77页 |
(一) 提高学校领导者的重视程度 | 第76页 |
(二) 构建有利于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环境 | 第76-77页 |
四、推动城乡结合部学校代课教师的自主发展之路 | 第77-79页 |
(一) 自我反思:提高专业发展意识 | 第77页 |
(二) 自主学习:拓展专业发展能力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附件一: 调查问卷 | 第79-82页 |
附件二: 访谈提纲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