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贝类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谷胱甘肽转移酶在近江牡蛎耐受腹泻性贝毒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1页
    1.1 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 HABs)第9页
    1.2 腹泻性贝毒第9-12页
        1.2.1 腹泻性贝毒的发现第9页
        1.2.2 腹泻性贝毒的来源第9-10页
        1.2.3 腹泻性贝毒的结构、化学性质及致毒机理第10-11页
        1.2.4 贝类对DSP毒素的响应与抗性机制第11-12页
    1.3 外源化合物在贝体中的代谢解毒第12-13页
    1.4 双壳贝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其在外源化合物解毒中的作用第13-18页
        1.4.1 GST的分类第13-14页
        1.4.2 GST结构第14-15页
        1.4.3 GST的功能第15-17页
        1.4.4 GST在贝体外源化合物代谢解毒过程中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第18-20页
    1.6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利玛原甲藻作用下近江牡蛎不同亚型GST表达模式第21-51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2.1.1 近江牡蛎第21页
        2.1.2 藻种第21-22页
        2.1.3 质粒与菌种第22页
        2.1.4 培养基第22-23页
    2.2 实验设计第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33页
        2.3.1 总RNA的提取第23-24页
        2.3.2 逆转录第24页
        2.3.3 八种亚型GST基因核心序列的获取第24-28页
        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8-30页
        2.3.5 毒素的提取与测定第30-31页
        2.3.6 GST酶活的测定第31-32页
        2.3.7 GST蛋白水平第32-33页
        2.3.8 数据统计方法第33页
    2.4 实验结果第33-47页
        2.4.1 总RNA的完整性第33-34页
        2.4.2 近江牡蛎八种亚型GST基因c 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34-35页
        2.4.3 鳃和消化腺中OA的含量第35-37页
        2.4.4 染毒后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中不同亚型GS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第37-43页
        2.4.5 染毒后近江牡蛎不同亚型GST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3-47页
        2.4.6 GST活性的变化第47页
    2.5 结果讨论第47-50页
    2.6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近江牡蛎耐受腹泻性贝毒中的作用研究第51-65页
    3.1 实验设计第51-52页
    3.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3.2.1 DSP毒素的检测第52页
        3.2.2 MRP和P-gp外排活性的测定第52-53页
        3.2.3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53-54页
        3.2.4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第54页
        3.2.5 数据分析第54页
    3.3 实验结果第54-62页
        3.3.1 依他尼酸对GST的抑制作用第54-55页
        3.3.2 OA积累情况第55-57页
        3.3.3 P-gp和MRP的外排活性第57-58页
        3.3.4 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第58-62页
    3.4 结果讨论第62-64页
    3.5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4.1 结论第65-66页
    4.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附录第77-80页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药知识在学龄前儿童家长群体中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基于健康传播视角对河北省邯郸市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变化特征及响应生理参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