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延安市土地变化生态效应时空差异分析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9页
        1.3.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2 生态效应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数据处理与测评模型第21-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2.1.1 自然条件概况第21-22页
        2.1.2 人文社会经济概况第22-23页
        2.1.3 生态环境现状第23页
    2.2 数据处理第23-31页
        2.2.1 数据来源第23-24页
        2.2.2 数据处理第24-31页
第3章 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31-39页
    3.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第31-33页
        3.1.1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第31-32页
        3.1.2 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第32-33页
        3.1.3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第33页
    3.2 土地利用时空差异特征第33-35页
    3.3 土地利用程度时空差异第35-37页
    3.4 延安市退耕还林空间分布第37-39页
第4章 延安市土地变化生态效应测评与分析第39-57页
    4.1 植被净第一生产力价值测评第39-42页
        4.1.1 测评模型第39-40页
        4.1.2 结果分析第40-42页
    4.2 土壤保持价值测评第42-47页
        4.2.1 测评模型第43-45页
        4.2.2 结果分析第45-47页
    4.3 水源涵养价值测评第47-50页
        4.3.1 测评模型第48页
        4.3.2 结果分析第48-50页
    4.4 食物供给价值测评第50-53页
        4.4.1 测评模型第51页
        4.4.2 结果分析第51-53页
    4.5 生态效应综合测评第53-55页
        4.5.1 测评模型第53-54页
        4.5.2 结果分析第54-55页
    4.6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第55-57页
第5章 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第57-81页
    5.1 权衡与协同第57-60页
        5.1.1 研究方法第57-58页
        5.1.2 结果分析第58-60页
    5.2 权衡与协同关系动态变化第60-62页
    5.3 权衡与协同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第62-73页
        5.3.1 退耕还林对权衡与协同动态变化的影响第62-68页
        5.3.2 地形坡度对权衡与协同动态变化的影响第68-73页
    5.4 权衡与协同空间差异特征第73-81页
        5.4.1 研究方法第74-75页
        5.4.2 结果分析第75-81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81-87页
    6.1 结论第81-83页
    6.2 特色与创新点第83-84页
    6.3 讨论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致谢第95-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基因水稻种子可培养内生微生物变异分析
下一篇:鸡白痢沙门菌IpaJ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