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1.2.1 近自然经营研究 | 第11-13页 |
1.2.2 森林碳汇研究 | 第13-17页 |
1.2.3 森林生物量研究 | 第17-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2.3 地质地貌 | 第20页 |
2.4 土壤特征 | 第20页 |
2.5 植被特征 | 第20-21页 |
2.6 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7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3.2.1 样方布设 | 第22-23页 |
3.2.2 乔木生长情况的调查、 | 第23页 |
3.2.3 灌、草生物量的调查 | 第23-24页 |
3.2.4 枯落物生物量的调查 | 第24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3.2.6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4页 |
4.1 近自然经营对林分径级结构的影响 | 第27-31页 |
4.1.1 近自然经营模式下三种林分中龄林径级分布比较研究 | 第27-29页 |
4.1.2 近自然经营模式下三种林分近熟林径级分布比较研究 | 第29-31页 |
4.2 三种经营模式下的林分蓄积量比较研究 | 第31-32页 |
4.3 近自然经营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42页 |
4.3.1 近自然经营对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4.3.2 近自然经营对灌木层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3 近自然经营对草本层生物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4 近自然经营对枯落物层生物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5 近自然经营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 近自然经营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 | 第42-54页 |
4.4.1 近自然经营对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2 近自然经营对灌木层碳储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3 近自然经营对草本层碳储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4 近自然经营对枯落物层碳储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5 近自然经营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5 讨论 | 第54-57页 |
5.1 林分径级结构 | 第54页 |
5.2 近自然经营对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