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近自然经营对旺业甸林场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20页
        1.2.1 近自然经营研究第11-13页
        1.2.2 森林碳汇研究第13-17页
        1.2.3 森林生物量研究第17-20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0-22页
    2.1 地理位置第20页
    2.2 气候特征第20页
    2.3 地质地貌第20页
    2.4 土壤特征第20页
    2.5 植被特征第20-21页
    2.6 经济状况第21-22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7页
    3.1 研究内容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27页
        3.2.1 样方布设第22-23页
        3.2.2 乔木生长情况的调查、第23页
        3.2.3 灌、草生物量的调查第23-24页
        3.2.4 枯落物生物量的调查第24页
        3.2.5 数据处理第24-26页
        3.2.6 技术路线第26-2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7-54页
    4.1 近自然经营对林分径级结构的影响第27-31页
        4.1.1 近自然经营模式下三种林分中龄林径级分布比较研究第27-29页
        4.1.2 近自然经营模式下三种林分近熟林径级分布比较研究第29-31页
    4.2 三种经营模式下的林分蓄积量比较研究第31-32页
    4.3 近自然经营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第32-42页
        4.3.1 近自然经营对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第32-34页
        4.3.2 近自然经营对灌木层生物量的影响第34-36页
        4.3.3 近自然经营对草本层生物量的影响第36-38页
        4.3.4 近自然经营对枯落物层生物量的影响第38-40页
        4.3.5 近自然经营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第40-42页
    4.4 近自然经营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第42-54页
        4.4.1 近自然经营对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第42-44页
        4.4.2 近自然经营对灌木层碳储量的影响第44-46页
        4.4.3 近自然经营对草本层碳储量的影响第46-48页
        4.4.4 近自然经营对枯落物层碳储量的影响第48-50页
        4.4.5 近自然经营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第50-54页
5 讨论第54-57页
    5.1 林分径级结构第54页
    5.2 近自然经营对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第54-57页
6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葡萄果皮转录组测序及PA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下一篇:牛、羊Viper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蓝舌病毒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