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冥通记》介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周氏冥通记》介词的语义分类及其描写 | 第13-26页 |
2.1 主事介词和客事介词 | 第13-14页 |
2.1.1 主事介词 | 第13-14页 |
2.1.2 客事介词 | 第14页 |
2.2 与事介词 | 第14-15页 |
2.2.1 当事介词 | 第14-15页 |
2.2.2 共事介词 | 第15页 |
2.3 处所介词 | 第15-17页 |
2.3.1 方向介词 | 第16页 |
2.3.2 起点介词 | 第16页 |
2.3.3 所在介词 | 第16-17页 |
2.3.4 终到介词 | 第17页 |
2.4 时间介词 | 第17-20页 |
2.4.1 时段介词 | 第17-18页 |
2.4.2 时点介词 | 第18-20页 |
2.5 凭事介词 | 第20-21页 |
2.5.1 工具介词 | 第20-21页 |
2.5.2 方式介词 | 第21页 |
2.6 因事介词 | 第21-22页 |
2.7 关事介词 | 第22-23页 |
2.7.1 对象介词 | 第22-23页 |
2.7.2 范围介词 | 第23页 |
2.8 比事介词 | 第23-24页 |
2.9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周氏冥通记》介词短语的构成及其句法功能 | 第26-41页 |
3.1 介词短语的构成 | 第26-31页 |
3.1.1 由介词和体词性成分构成的介词短语 | 第26-29页 |
3.1.2 由介词和谓词性成分构成的介词短语 | 第29-31页 |
3.2 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31-38页 |
3.2.1 充当状语 | 第31-35页 |
3.2.2 充当补语 | 第35-38页 |
3.3 介词短语的组合形式 | 第38-39页 |
3.3.1 副词与介词短语共现 | 第38-39页 |
3.3.2 多个介词短语连用 | 第39页 |
3.3.3 框架式介词短语 | 第39页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由《周氏冥通记》看南北朝汉语介词特点 | 第41-53页 |
4.1 介词成员的数量 | 第41-42页 |
4.2 介词的语义分类 | 第42-44页 |
4.3 介词的句法功能 | 第44-49页 |
4.4 介词的使用频率 | 第49-51页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