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中国5000年疆域时空演化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1-12页
        1.2.1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存在问题第12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1.6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第17-25页
    2.1 研究区域第17页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17-24页
        2.2.1 所需影响因素分类第17-18页
        2.2.2 数据来源第18-19页
        2.2.3 数据预处理第19-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5-32页
    3.1 中国历史疆域第25页
    3.2 克莱因国力方程第25-26页
    3.3 元胞自动机(CA)第26-29页
        3.3.1 CA简述第26-27页
        3.3.2 CA结构第27-28页
        3.3.3 CA特点第28-29页
    3.4 NetLogo第29-30页
        3.4.1 NetLogo简述第29页
        3.4.2 NetLogo模型结构第29-30页
        3.4.3 NetLogo模型特点第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疆域演化模型开发第32-44页
    4.1 主要思想第32页
        4.1.1 综合第32页
        4.1.2 自上而下第32页
    4.2 设计原则第32-33页
    4.3 研究框架构建第33页
    4.4 模型原理第33-34页
    4.5 模型要素第34-36页
        4.5.1 元胞空间第34页
        4.5.2 元胞状态第34-35页
        4.5.3 元胞邻域第35页
        4.5.4 元胞时间第35页
        4.5.5 元胞转换规则第35-36页
    4.6 模型参数第36-37页
        4.6.1 资源消耗第36-37页
        4.6.2 状态转化第37页
    4.7 模型开发第37-41页
        4.7.1 开发环境第37页
        4.7.2 数据流通第37-38页
        4.7.3 参数设置第38-39页
        4.7.4 界面及程序设计第39-41页
    4.8 模型说明第41-43页
        4.8.1 运行流程第41-42页
        4.8.2 模型特点第42-43页
    4.9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中国5000年疆域演化模拟第44-74页
    5.1 演化说明第44-47页
    5.2 疆域演化模拟第47-72页
        5.2.1 秦统一六国第47-49页
        5.2.2 秦瓦解第49-51页
        5.2.3 西汉演化第51-54页
        5.2.4 东汉演化第54-56页
        5.2.5 晋演化第56-58页
        5.2.6 隋演化第58-60页
        5.2.7 唐朝演化(武周前)第60-62页
        5.2.8 唐朝演化(武周后)第62-65页
        5.2.9 宋演化第65-68页
        5.2.10 元明演化第68-70页
        5.2.11 明清演化第70-72页
    5.3 演化结果的时间拟合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研究结论第74-75页
    6.2 研究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平果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下一篇:基于GIS的矿山环境质量评价--以新疆五彩湾煤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