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矿山环境质量评价--以新疆五彩湾煤矿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22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2.1.1 自然地理 | 第15页 |
2.1.2 社会经济 | 第15-16页 |
2.2 矿产资源概况 | 第16页 |
2.3 基础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2.3.1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2.3.2 研究区构造演化 | 第18-19页 |
2.3.3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19-22页 |
第3章 矿区遥感数据处理分析 | 第22-37页 |
3.1 数据源简介 | 第22-23页 |
3.2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23-26页 |
3.2.1 辐射定标 | 第23-24页 |
3.2.2 大气校正 | 第24-25页 |
3.2.3 图像融合 | 第25-26页 |
3.3 矿区信息提取 | 第26-37页 |
3.3.1 矿区解译标志 | 第26-28页 |
3.3.2 矿区遥感信息解译 | 第28-30页 |
3.3.3 野外验证 | 第30-32页 |
3.3.4 矿区解译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3.5 矿区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 | 第36-37页 |
第4章 矿区环境质量评价 | 第37-60页 |
4.1 评价原则 | 第37页 |
4.2 评价单元 | 第37-38页 |
4.3 评价体系 | 第38-53页 |
4.3.1 矿区评价体系的确立 | 第38-39页 |
4.3.2 指标层评价因子分级标准 | 第39-40页 |
4.3.3 指标层评价 | 第40-53页 |
4.4 评价模型 | 第53-60页 |
4.4.1 评价模型的确立 | 第53-54页 |
4.4.2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基本原理 | 第54-56页 |
4.4.3 评价因子权重计算 | 第56-60页 |
第5章 矿山开发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5.1 矿区环境评价子系统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5.1.1 自然地理(A) | 第60-61页 |
5.1.2 基础地质(B) | 第61页 |
5.1.3 矿山开发环境(C) | 第61-63页 |
5.1.4 矿产资源开发状况(D) | 第63-64页 |
5.2 矿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 第64-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