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快递 | 第17-18页 |
2.1.2 政府监管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公共利益理论 | 第19页 |
2.2.2 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S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1 快递业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3.1.1 快递业市场主体 | 第21-22页 |
3.1.2 快递业发展规模 | 第22-23页 |
3.1.3 快递业发展困境 | 第23-25页 |
3.2 快递业政府监管现状 | 第25-30页 |
3.2.1 政府监管法律基础 | 第25-26页 |
3.2.2 政府监管主体作用发挥 | 第26-28页 |
3.2.3 政府监管方式 | 第28-30页 |
第4章 S市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0-37页 |
4.1 政府监管立法滞后 | 第30-31页 |
4.1.1 地方立法滞后 | 第30页 |
4.1.2 地方规范性文件滞后 | 第30-31页 |
4.2 政府监管主体自身障碍 | 第31-34页 |
4.2.1 监管部门行政级别低 | 第31-32页 |
4.2.2 双重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32页 |
4.2.3 内设机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4.2.4 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 第33-34页 |
4.3 政府监管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34-35页 |
4.3.1 缺乏必要行政许可权限 | 第34页 |
4.3.2 政府监管方式单一 | 第34-35页 |
4.3.3 行业协会未发挥自律作用 | 第35页 |
4.4 全民监督的快递行业信用体系未建立 | 第35-37页 |
4.4.1 社会监督体系未建立 | 第35-36页 |
4.4.2 快递行业信用体系未建立 | 第36-37页 |
第5章 完善S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7-45页 |
5.1 完善政府监管法治基础 | 第37-39页 |
5.1.1 加快地方行业立法 | 第37-38页 |
5.1.2 完善地方规范性文件 | 第38-39页 |
5.2 强化政府监管主体建设 | 第39-41页 |
5.2.1 提高市邮政管理部门行政级别 | 第39页 |
5.2.2 省以下邮政管理部门划归属地管理 | 第39-40页 |
5.2.3 重组邮政管理内设机构 | 第40页 |
5.2.4 充实邮政监管力量 | 第40-41页 |
5.3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主体作用 | 第41-43页 |
5.3.1 下放快递经营许可权限 | 第41-42页 |
5.3.2 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 第42页 |
5.3.3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 第42-43页 |
5.4 构建全民监督的快递行业信用体系 | 第43-45页 |
5.4.1 建立社会监督体系 | 第43页 |
5.4.2 建立快递行业信用体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