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1.4.1 主要创新 | 第20-21页 |
1.4.2 主要不足 | 第21-22页 |
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理论 | 第22-34页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 第22-24页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 | 第22-23页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23-24页 |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24-29页 |
2.2.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 第24-25页 |
2.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 | 第25-28页 |
2.2.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特点 | 第28-29页 |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与影响因素 | 第29-34页 |
2.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 | 第29-30页 |
2.3.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30-34页 |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34-45页 |
3.1 构建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34页 |
3.2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 第34-35页 |
3.3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5-39页 |
3.4 评价方法 | 第39-45页 |
3.4.1 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39-40页 |
3.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0-41页 |
3.4.3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41-42页 |
3.4.4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42-45页 |
4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诊断 | 第45-74页 |
4.1 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 第45页 |
4.2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45-48页 |
4.2.1 企业注册资本结构 | 第45-46页 |
4.2.2 企业经营总收入情况 | 第46-47页 |
4.2.3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 | 第47页 |
4.2.4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领域 | 第47-48页 |
4.3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 | 第48-57页 |
4.3.1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 | 第48-51页 |
4.3.2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 第51-52页 |
4.3.3 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 | 第52-53页 |
4.3.4 企业技术创新制造能力 | 第53-55页 |
4.3.5 企业技术创新营销能力 | 第55-57页 |
4.4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 第57-74页 |
4.4.1 样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 第57-70页 |
4.4.2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论 | 第70-74页 |
5 提升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 第74-79页 |
5.1 企业层面 | 第74-76页 |
5.1.1 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拓展融资渠道 | 第74页 |
5.1.2 确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建立开放式研发机构 | 第74-75页 |
5.1.3 提高专利申请和保护意识 | 第75页 |
5.1.4 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 | 第75-76页 |
5.2 政府层面 | 第76-79页 |
5.2.1 整合创新资源,建立公共研发机构 | 第76页 |
5.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 第76-77页 |
5.2.3 健全法律法规和产权体系 | 第77-78页 |
5.2.4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78-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A 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问卷 | 第86-9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