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温泉学论文

云南省洱源县高氟温泉水中氟的来源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第10-12页
        1.1.1 选题意义第10-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调查方法第13页
        1.3.2 样品采集方法第13页
        1.3.3 氟含量测试方法第13-14页
        1.3.4 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第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2章 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第15-29页
    2.1 国内外地方病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第15-16页
        2.1.1 地方病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第15页
        2.1.2 国内外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第15-16页
    2.2 环境中氟的来源与分布第16-21页
        2.2.1 自然界中氟的来源与分布第17-20页
        2.2.2 我国环境中的氟分布第20-21页
    2.3 氟对生物体的作用第21-22页
    2.4 氟的环境卫生标准第22-26页
        2.4.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氟化物第22-24页
        2.4.2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制定依据第24-25页
        2.4.3 我国现行的相关氟化物的卫生标准第25-26页
    2.5 地方性氟中毒第26-29页
        2.5.1 地方性氟中毒类型第26-27页
        2.5.2 云南省氟中毒概况第27-29页
第3章 洱源县自然环境概况第29-35页
    3.1 洱源自然地理概况第29-30页
    3.2 区域地质概况第30-31页
    3.3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31-35页
        3.3.1 影响地下热水形成的因素第31-32页
        3.3.2 洱源地区地下热水的分带性及水化学特征第32-35页
第4章 洱源县氟病区调查第35-42页
    4.1 地方性氟中毒划分标准第35页
    4.2 洱源县历年氟中毒情况第35-37页
    4.3 氟中毒病情调查第37-40页
        4.3.1 洱源县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第38-39页
        4.3.2 洱源县氟病区儿童尿氟含量调查第39-40页
    4.4 洱源县高氟温泉水区域病区程度划分第40-41页
    4.5 洱源县氟中毒分布状况第41-42页
第5章 洱源县地球化学环境调查及环境介质氟含量分析第42-50页
    5.1 区域环境综合调查内容第42页
    5.2 病区土壤、水、粮食、蔬菜氟含量分析第42-47页
        5.2.1 水样测试结果分析第43-44页
        5.2.2 土壤样测试结果分析第44-45页
        5.2.3 粮食、蔬菜样测试结果分析第45-47页
    5.3 病区、非病区样品氟含量对比分析第47-50页
第6章 洱源地区水氟来源综合分析第50-55页
    6.1 影响氟富集的因素第50-51页
        6.1.1 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第50页
        6.1.2 岩性、土壤及地貌的影响第50-51页
        6.1.3 温泉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第51页
    6.2 温泉水氟富集途径分析第51-52页
    6.3 洱源县温泉水水氟来源及在周围环境分布与影响第52-55页
        6.3.1 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第52页
        6.3.2 区域地貌、岩石性质及土壤的影响第52页
        6.3.3 区域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第52-55页
第7章 环境高氟的防治第55-60页
    7.1 洱源县地方性氟中毒氟摄入途径分析第55-56页
        7.1.1 改水不彻底影响居民用水第55-56页
        7.1.2 水—土系统氟迁移的影响第56页
        7.1.3 浅层地下水氟含量高第56页
        7.1.4 温泉水的不合理使用第56页
    7.2 当地各部门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第56-57页
        7.2.1 改水工作进程缓慢,部分地区尚未改水第56-57页
        7.2.2 卫生部门宣传效果明显,但村民忽视问题的严重性第57页
        7.2.3 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村镇配套设施不完善第57页
    7.3 洱源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第57-60页
        7.3.1 改变居民饮水习惯第58页
        7.3.2 增加供水渠道,保证居民用水第58页
        7.3.3 改变直接使用高氟温泉水灌溉农田的习惯第58页
        7.3.4 加强政府管理力度第58-60页
第8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盆地深层地下热水δ18O富集的主控因素
下一篇:黄土滑坡中抗滑微型桩工作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