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基本建设管理法令论文

D市违法建设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7页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 治理理论第19-20页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D市违法建设现状与治理困境第22-36页
    3.1 D市违法建设现状及特点第22-29页
        3.1.1 D市违法建设的现状第22-26页
        3.1.2 D市违法建设的特点第26-29页
    3.2 D市违法建设的危害第29-30页
    3.3 D市违法建设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3.3.1 思想认识不统一,执法阻力大第30页
        3.3.2 协作机制不健全,拆违成本高第30-31页
        3.3.3 法制素质不适应,履职能力弱第31页
        3.3.4 拆违机制不灵活,强制执行难第31-32页
    3.4 D市违法建设难以根治的原因分析第32-35页
        3.4.1 违法建设付出的代价低廉第32-33页
        3.4.2 合法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繁杂第33-34页
        3.4.3 执法监管体制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第34页
        3.4.4 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难度大第34-35页
        3.4.5 政府监管部门多头执法、不作为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第36-41页
    4.1 国内治理违法建设经验借鉴第36-38页
        4.1.1 合肥市违法建设治理第36-37页
        4.1.2 兰州市违法建设治理第37页
        4.1.3 武汉市违法建设治理第37-38页
    4.2 国外治理违法建设经验借鉴第38-39页
        4.2.1 美国违法建设治理第38页
        4.2.2 新加坡违法建设治理第38页
        4.2.3 其他城市违法建设治理第38-39页
    4.3 对D市治理违法建设的启示第39-40页
        4.3.1 优化治理违法建设的法规制度第39页
        4.3.2 遵循“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理念第39页
        4.3.3 应用高新科技手段治理违法建设第39-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D市违法建设治理对策第41-49页
    5.1 强化顶层设计,从源头上扼制城市违法建设第41-42页
        5.1.1 健全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第41页
        5.1.2 简化项目建设审批程序第41-42页
        5.1.3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第42页
    5.2 树牢法治思维,依法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第42-44页
        5.2.1 营造全民参与的治违氛围第42-43页
        5.2.2 夯实执法人员拆违执法基础第43-44页
    5.3 注重统筹协调,强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第44-45页
        5.3.1 建立权责统一的行政问责制度第44页
        5.3.2 完善部门联动的查处协作机制第44-45页
        5.3.3 健全执法监管网络全覆盖第45页
    5.4 运用新科技手段,提高违法建设治理水平第45-46页
        5.4.1 搭建违法建设查控信息平台第45-46页
        5.4.2 建设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第46页
    5.5 建立长效机制,让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第46-48页
        5.5.1 强化违法建设治理制度保障第46页
        5.5.2 增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合力第46-47页
        5.5.3 构建预防违法建设立体格局第47-48页
    5.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网络交易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论我国法官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