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作者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作者简介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钢琴作品介绍及创作风格、背景 | 第12-18页 |
一、钢琴作品介绍 | 第12-13页 |
(一) 早期钢琴作品(奏鸣曲时期) | 第12页 |
(二) 中期钢琴作品(变奏曲时期) | 第12-13页 |
(三) 晚期钢琴作品(小品时期) | 第13页 |
二、创作背景 | 第13-16页 |
(一) 成长背景 | 第13-14页 |
(二) 时代背景 | 第14页 |
(三) 社会文化背景 | 第14-16页 |
三、创作风格 | 第16-18页 |
(一) 早期钢琴作品风格特征(奏鸣曲时期) | 第16页 |
(二) 中期钢琴作品风格特征(变奏曲时期) | 第16页 |
(三) 晚期钢琴作品风格特征(小品时期)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作品分析与演奏 | 第18-43页 |
一、节奏 | 第18-22页 |
(一) 切分节奏 | 第18-19页 |
(二) 赫米奥拉比例手法 | 第19-21页 |
(三) 动力性的节奏型 | 第21-22页 |
二、速度与力度 | 第22-30页 |
(一) 速度 | 第22-27页 |
(二) 力度 | 第27-30页 |
三、和声 | 第30-32页 |
(一) 减七和弦的大胆使用 | 第30-31页 |
(二) 传统和声的调性功能 | 第31-32页 |
四、织体 | 第32-36页 |
(一) 和弦式的织体 | 第32-34页 |
(二) 低音式的织体 | 第34页 |
(三) 横向与纵向的织体形式 | 第34-35页 |
(四) 对位手法 | 第35页 |
(五) 复调和对位 | 第35-36页 |
五、旋律 | 第36-37页 |
(一) 旋律出现在男高音声部 | 第36页 |
(二) 分解和弦构成的旋律 | 第36-37页 |
(三) 两条旋律同步进行 | 第37页 |
六、踏板 | 第37-39页 |
七、触键与音色 | 第39-43页 |
(一) 力度 | 第39页 |
(二) 旋律音的音色要突出 | 第39-41页 |
(三) 声音色彩的变化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