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2-20页 |
1.1 作者如何审视物理问题 | 第12页 |
1.2 本论文到底研究什么问题 | 第12-18页 |
1.2.1 问题的类别 | 第12-13页 |
1.2.2 前人的足迹 | 第13-18页 |
1.3 本论文已取得的工作进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时间反演电磁场理论 | 第20-53页 |
2.1 电磁场的四域对称性 | 第20-30页 |
2.1.1 电磁场时间反演(TR)对称性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 | 第20-22页 |
2.1.2 电磁场TR对称性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 | 第22-25页 |
2.1.3 电磁场的四域对称性以及操作乘法表 | 第25-29页 |
2.1.4 线性实现TRM的可能性 | 第29-30页 |
2.2 TR电磁场的实现理论 | 第30-39页 |
2.2.1 全信息TR电磁场的实现 | 第31-33页 |
2.2.2 部分信息TR电磁场的实现 | 第33-37页 |
2.2.3 k空间腔体内TR电磁场的实现 | 第37-39页 |
2.3 TR电磁系统(TREMS)的一般理论 | 第39-53页 |
2.3.1 TREMS的一般结构 | 第39-40页 |
2.3.2 刻画TR电磁场行为的一些物理量 | 第40-47页 |
2.3.3 TREMS受到的一些普遍的物理约束 | 第47-51页 |
2.3.4 TR电磁场的多论域内禀稳定性 | 第51-53页 |
第三章 TREMS的可计算性及其数理解释 | 第53-82页 |
3.1 封闭及半封闭边界的对称性影响TR电磁场的空间聚焦模式 | 第53-66页 |
3.1.1 矩形金属腔中TR电磁场的多中心聚焦效应 | 第53-58页 |
3.1.2 平行板波导中TR电磁场的环状连续聚焦 | 第58-66页 |
3.1.3 一些关注以及CST仿真过程中的几点说明 | 第66页 |
3.2 矩形金属腔中极化变化情形下的TR聚焦增益平坦度 | 第66-72页 |
3.2.1 矩形金属腔中极化变化的TREMS的理论描述 | 第67-69页 |
3.2.2 算例之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3.3 TR电磁场空间超分辨现象的荷、流、场、路分析以及唯象分类 | 第72-82页 |
3.3.1 荷是超分辨现象的唯一物理根源 | 第73-76页 |
3.3.2 流是超分辨现象建模的起点 | 第76页 |
3.3.3 场提供给超分辨现象一种唯象的解释方式 | 第76-77页 |
3.3.4 路提供给超分辨现象另一种唯象的解释方式 | 第77-80页 |
3.3.5 TR电磁场超分辨聚焦现象的唯象分类 | 第80-82页 |
第四章 TREMS的多论域建模 | 第82-113页 |
4.1 与TR建模有关的一些分析方法 | 第82-89页 |
4.1.1 相干电磁场的TR规划 | 第82-86页 |
4.1.2 复网络流上的TR分析 | 第86-89页 |
4.2 室内动态TREMS的态空间建模及其鲁棒性 | 第89-101页 |
4.2.1 室内UWB通信与TR技术的结合 | 第90-92页 |
4.2.2 系统从鲁棒性向脆弱性的演化 | 第92-97页 |
4.2.3 鲁棒性的数学物理解释 | 第97页 |
4.2.4 带宽的影响 | 第97-100页 |
4.2.5 小结和一些讨论 | 第100-101页 |
4.3 近场TR散射系统的统计力学建模与定量计算 | 第101-108页 |
4.3.1 近场TR散射系统向一维反铁磁伊辛模型的投影 | 第101-103页 |
4.3.2 TR传播特性与模型参数的定量关系 | 第103-107页 |
4.3.3 一些进一步的讨论 | 第107-108页 |
4.4 立方体腔中亚波长俄罗斯方块的折叠状态的TR-相位纹识别 | 第108-113页 |
4.4.1 密集多径环境中亚波长扰动下的TR-相位 | 第108-109页 |
4.4.2 亚波长俄罗斯方块的五种折叠状态的TR-相位纹 | 第109-111页 |
4.4.3 小结与一些讨论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5.1 阶段性的结论 | 第113-114页 |
5.2 对进一步发展的判断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