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内置LED光源的新型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用于微藻高效固定CO2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3页
        1.1.1 全球变暖形势严峻第16-18页
        1.1.2 能源危机急需解决第18-20页
        1.1.3 全球碳交易亟待行动第20页
        1.1.4 微藻生物技术用于 CO_2减排和生物能源生产潜力巨大第20-23页
        1.1.5 微藻生物技术产业存在瓶颈第23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23-25页
        1.2.1 研究目标第23-24页
        1.2.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4-25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第25-26页
2 微藻生物固定 CO_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65页
    2.0 引言第26-27页
    2.1 藻类与微藻概述第27-28页
    2.2 微藻固碳过程中的关键反应机制第28-35页
        2.2.1 光合固碳原理—光合作用第29-32页
        2.2.2 水体碳环境第32-34页
        2.2.3 CCM 机制第34-35页
    2.3 影响微藻固碳的主要因素第35-54页
        2.3.1 藻种第35-37页
        2.3.2 与微藻生长有关的理化因子第37-51页
        2.3.3 微藻的培养方法第51-54页
    2.4 用于微藻培养的主要工程设备第54-63页
        2.4.1 开放式 PBR第54-56页
        2.4.2 封闭式 PBR第56-62页
        2.4.3 PBR 的优缺点比较与发展趋势第62-63页
    2.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3 人工光源和光质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65-84页
    3.0 引言第65-66页
    3.1 材料、仪器与方法第66-71页
        3.1.1 材料第66-68页
        3.1.2 仪器第68-69页
        3.1.3 方法第69-7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71-82页
        3.2.1 4 种光源对微藻光合放氧的影响第71-74页
        3.2.2 9 种光质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74-77页
        3.2.3 不同光质照射下微藻的光合色素含量第77-81页
        3.2.4 光质变化调控微藻生长的可能原因第81-82页
    3.3 本章小结第82-84页
4 PBR 中微藻固碳产油性能及 LED 灯带的实用性研究第84-102页
    4.0 引言第84-85页
    4.1 微藻培养系统的构建第85-88页
        4.1.1 封闭式 PBR 的主要设计思路及构型第85-87页
        4.1.2 微藻培养系统的组成第87-88页
    4.2 ILA-PBR 中固碳藻种的优选研究第88-98页
        4.2.1 材料、仪器与方法第88-90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90-98页
    4.3 用于普通小球藻培养的人工光源实用性检验第98-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5 基于设计参数优化、光源布置与板材选型的 ILA-PBR 改进第102-123页
    5.0 引言第102-103页
    5.1 ILA-PBR 设计参数优化第103-110页
        5.1.1 材料与仪器第103-104页
        5.1.2 正交试验设计第104-106页
        5.1.3 结果与讨论第106-110页
    5.2 ILA-PBR 中光源布置方案优化第110-114页
        5.2.1 研究方法第110页
        5.2.2 不同光源布置方案下小球藻的生长第110-112页
        5.2.3 内置 LED-W 双侧光照模式的节能及经济性分析第112-114页
    5.3 基于透光性能分析的封闭式 PBR 构筑板材选型第114-122页
        5.3.1 现有测定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第114页
        5.3.2 封闭式 PBR 构筑板材透光率测定波长范围的确定第114-115页
        5.3.3 用于封闭式 PBR 构建的板材比选第115-122页
    5.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6 接种密度、光强对微藻固碳产油的影响及两阶段光照法研究第123-138页
    6.0 引言第123-124页
    6.1 材料、仪器与方法第124-125页
        6.1.1 材料与仪器第124页
        6.1.2 主要方法第124-125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25-137页
        6.2.1 普通小球藻 OD680与 CD 的关系第125-126页
        6.2.2 不同初始接种 OD680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126-128页
        6.2.3 不同初始接种 OD680下适宜小球藻固碳产油的最优光强第128-133页
        6.2.4 最优初始接种 OD680及光照条件下微藻对不同浓度 CO2的固定第133-134页
        6.2.5 初始接种密度、入射光强、SGV 对提升固碳效果的贡献综合分析第134-136页
        6.2.6 两阶段光照培养法的提出及验证第136-137页
    6.3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7 适于小球藻持续高效固碳的低氧半连续培养模式探索与 ILA-PBR 123再改进第138-160页
    7.0 引言第138-139页
    7.1 材料、仪器与方法第139-142页
        7.1.1 主要材料第139页
        7.1.2 主要仪器第139-140页
        7.1.3 研究方法第140-142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142-154页
        7.2.1 含低氧 CO_2通入对微藻生长及 FD 的影响第142-145页
        7.2.2 微藻在不同培养模式中的生长及固碳能力第145-147页
        7.2.3 第三代 ILA-PBR 的设计及小试放大策略第147-148页
        7.2.4 第三代 ILA-PBR 中不同通气方式下微藻对高浓度 CO_2的应对第148-154页
    7.3 第三代 ILA-PBR 的高效节能分析第154-159页
    7.4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60-163页
    8.1 主要结论第160-161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61-162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个人简历第181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雍乾女性词人研究
下一篇:基于事故根源的冶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