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研究--以A商业银行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0-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2 研究思路第11-12页
2 银行声誉风险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含义第12-14页
        2.1.1 声誉的含义第12-13页
        2.1.2 声誉风险的含义第13-14页
    2.2 声誉风险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第14-18页
        2.2.1 声誉风险的特征第14-16页
        2.2.2 声誉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第16-17页
        2.2.3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损失的特点第17-18页
    2.3 相关支持理论第18-23页
        2.3.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18-19页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9-20页
        2.3.3 间接互惠理论第20-21页
        2.3.4 声誉传递理论第21-23页
3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A商业银行为例第23-30页
    3.1 A商业银行概况第23-24页
    3.2 A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第24-26页
        3.2.1 A商业银行舆情现状第24-25页
        3.2.2 A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概况第25-26页
    3.3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3.3.1 缺乏声誉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第26-27页
        3.3.2 缺乏声誉风险管理机制第27页
        3.3.3 服务环节声誉风险隐患控制不足第27-28页
        3.3.4 声誉风险管控概念不清晰第28页
        3.3.5 缺乏声誉风险防范意识第28-30页
4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实证研究第30-41页
    4.1 A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度量的目标第30-31页
        4.1.1 达到国内外商业银行监管的一般水平第30页
        4.1.2 服务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第30-31页
    4.2 基于AHP的银行声誉风险度量模型体系构建第31-34页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第31-32页
        4.2.2 指标分析第32-34页
    4.3 基于AHP方法的A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识别与评估第34-38页
        4.3.1 风险因素的识别第34-35页
        4.3.2 风险因素的评估第35-38页
    4.4 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第38-41页
5 A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提升策略分析第41-46页
    5.1 构建A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第41-42页
    5.2 A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的完善第42-43页
        5.2.1 声誉风险应对管理流程的完善第42页
        5.2.2 建立声誉风险后评价机制第42-43页
    5.3 强化A商业银行信息管控能力第43-44页
        5.3.1 银行应加强媒体公关第43页
        5.3.2 银行应提高舆情监测第43-44页
    5.4 培养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第44页
    5.5 提高A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 A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银行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