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尚德义的生平及音乐创作历程 | 第12-29页 |
第一节 尚德义的生平纪略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尚德义声乐作品创作历程 | 第13-29页 |
一、 前往东北任教创作颇有成就时期 | 第13-25页 |
(一)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创作思想萌芽时期 | 第13-19页 |
(二) 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创作成熟发展时期 | 第19-25页 |
二、 重回西北故土创作再创辉煌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 第25-29页 |
(一) 尚德义花甲之年重回故里寻找创作灵感的动机 | 第25-26页 |
(二) 尚德义创作再创辉煌时期声乐作品风格评析 | 第26-28页 |
(三) 本时期尚德义声乐作品特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尚德义声乐作品创作特点研究 | 第29-57页 |
第一节 作品题材的多样化 | 第29-35页 |
一、 对伟大祖国赞颂性题材的作品 | 第29页 |
二、 深刻思想内涵的声乐作品 | 第29-30页 |
三、 少数民族风格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0-31页 |
四、 西部风土人文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1-32页 |
五、 不同年龄风貌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2页 |
六、 幽默讽刺性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2-33页 |
七、 时代性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3页 |
八、 根据民歌改编的声乐作品 | 第33页 |
九、 热爱大自然、环保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3页 |
十、 男女青年爱情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3-34页 |
十一、校园美好情谊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4页 |
十二、人生伦理题材的声乐作品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词与曲的完美结合 | 第35-38页 |
第三节 花腔技法的纯熟运用 | 第38-41页 |
第四节 旋律的歌唱性与完美的表现力 | 第41-42页 |
第五节 作品创作手法、技巧多样 | 第42-43页 |
第六节 钢琴伴奏的细致映衬 | 第43-51页 |
第七节 “无词歌”的延伸与升华 | 第51-57页 |
第三章 尚德义声乐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 | 第57-70页 |
第一节 创作的民族性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创作的艺术性 | 第60-62页 |
第三节 创作的思想性 | 第62-70页 |
一、 “真善美”的创作准则 | 第62-63页 |
二、 高尚道德情操的情感体现 | 第63-66页 |
三、 表现思想感情深度的创作理念 | 第66-67页 |
四、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创作主张 | 第67-70页 |
第四章 尚德义在中国声乐创作发展中的艺术成就及地位 | 第70-77页 |
第一节 尚德义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继承者 | 第70页 |
第二节 尚德义是我国花腔艺术歌曲创作的开拓者 | 第70-73页 |
一、 借鉴与传承 | 第71-72页 |
二、 创新与发展 | 第72-73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声乐歌曲创作事业的伟大传教者 | 第73页 |
第四节 “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是对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引导者 | 第73-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一 尚德义先生访谈录 | 第83-88页 |
附录二 尚德义先生主要声乐作品一览表 | 第88-92页 |
附录三 论文概述 | 第9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