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机的多式联运风险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多式联运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多式联运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多式联运风险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2.1 多式联运风险概述 | 第15-17页 |
2.1.1 多式联运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多式联运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 第15-16页 |
2.1.3 多式联运风险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概述 | 第17-19页 |
2.2.1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的目的 | 第17-18页 |
2.2.2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的步骤 | 第18-19页 |
2.3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的方法 | 第19-23页 |
2.3.1 多式联运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19-21页 |
2.3.2 多式联运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21-23页 |
第3章 多式联运风险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38页 |
3.1 多式联运风险因素分析 | 第23-33页 |
3.1.1 多式联运外部风险因素 | 第23-24页 |
3.1.2 多式联运内部风险因素 | 第24-33页 |
3.2 多式联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8页 |
3.2.1 多式联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33-36页 |
3.2.2 粗糙集指标约简 | 第36-38页 |
第4章 多式联运风险评价模型 | 第38-49页 |
4.1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38-42页 |
4.1.1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原理 | 第38-40页 |
4.1.2 支持向量机的回归原理 | 第40-42页 |
4.2 小波分析理论 | 第42-45页 |
4.2.1 小波的定义 | 第43-44页 |
4.2.2 多分辨率分析 | 第44-45页 |
4.3 小波支持向量机 | 第45-49页 |
4.3.1 构造小波核函数 | 第45-46页 |
4.3.2 小波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第46-47页 |
4.3.3 小波支持向量机的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第5章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实例 | 第49-65页 |
5.1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的步骤 | 第49-52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52-60页 |
5.2.1 收集数据 | 第52页 |
5.2.2 指标约简 | 第52-55页 |
5.2.3 参数优化 | 第55-58页 |
5.2.4 模型训练与测试 | 第58-60页 |
5.3 对比分析 | 第60页 |
5.4 多式联运风险评价结果 | 第60-62页 |
5.5 多式联运风险处理 | 第62-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A 多式联运风险分析数据 | 第71-76页 |
附录B 程序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