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高层建筑火灾轰燃与烟囱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8-20页 |
2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征分析及基础理论 | 第20-30页 |
2.1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 第20-21页 |
2.2 火灾轰燃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火灾事故轰燃现象 | 第21-22页 |
2.2.2 轰燃判据 | 第22-23页 |
2.2.3 轰燃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23-25页 |
2.3 烟囱效应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烟囱效应原理 | 第25-26页 |
2.3.2 竖井火灾烟气驱动力 | 第26-27页 |
2.3.3 竖井中性面Klote模型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轰燃突变研究 | 第30-44页 |
3.1 火灾能量守恒方程 | 第30-32页 |
3.1.1 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3.1.2 守恒方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2 火灾轰燃突变研究 | 第32-40页 |
3.2.1 突变理论 | 第32-34页 |
3.2.2 火灾燕尾突变模型 | 第34-37页 |
3.2.3 火灾轰燃突变分析 | 第37-40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40-42页 |
3.3.1 理论分析参数设置 | 第40-42页 |
3.3.2 轰燃温度预测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在建高层建筑烟囱效应研究 | 第44-56页 |
4.1 在建高层建筑竖井内火灾烟气运动特征 | 第44-46页 |
4.1.1 在建高层建筑竖井特征 | 第44-45页 |
4.1.2 火灾燃烧过程 | 第45-46页 |
4.2 竖井内竖向温度分布研究 | 第46-49页 |
4.2.1 多区域火灾模型 | 第46-47页 |
4.2.2 竖向温度分布 | 第47-49页 |
4.3 竖井中性面位置研究 | 第49-53页 |
4.3.1 中性面连续模型 | 第49-50页 |
4.3.2 中性面位置研究 | 第50-51页 |
4.3.3 中性面简化连续模型及实例计算 | 第51-53页 |
4.4 烟囱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数值仿真模拟 | 第56-76页 |
5.1 火灾数值模拟软件参数设置原则 | 第56-60页 |
5.1.1 火灾热释放速率 | 第57-59页 |
5.1.2 网格划分 | 第59-60页 |
5.1.3 场景设置原则 | 第60页 |
5.2 建立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模型 | 第60-65页 |
5.2.1 模型概况 | 第60-63页 |
5.2.2 火灾场景的构建 | 第63-65页 |
5.3 模拟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5-74页 |
5.3.1 不同施工阶段的模拟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5.3.2 不同通风速率的模拟对比分析 | 第67-70页 |
5.3.3 不同火源位置的模拟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5.3.4 火灾烟囱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71-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