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中国建筑设计的“昭文”传统及传承研究--以祠庙建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提出第10-11页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1 探寻中国建筑营造的核心价值第11-12页
        1.2.2 在历史经验中寻求建筑空间环境与文化精神的关系第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研究第13页
        1.3.2 针对中国传统建筑人文空间的研究第13-14页
        1.3.3 针对建筑空间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第14页
        1.3.4 针对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第14-15页
        1.3.5 针对祠庙建筑的研究第15页
    1.4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5-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对象界定第16页
        1.4.3 研究目的第16-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中国建筑“昭文”传统的基本认知第20-42页
    2.1 中国建筑的“昭文”传统概述第20-33页
        2.1.1 “昭文”出处及概念释义第20-21页
        2.1.2 “昭文”传统的源流概述第21-25页
        2.1.3 “昭文”传统核心思想第25-26页
        2.1.4 “昭文”的目的与意义第26-33页
    2.2 “昭文”的发生流程及影响因素第33-41页
        2.2.1 传统建筑环境中的文化要素构成第33-37页
        2.2.2 传统建筑环境文化要素的感知方式第37-40页
        2.2.3 “昭文”的发生流程第40-41页
    2.3 小结第41-42页
3.“昭文”传统导向下的祠庙建筑建筑特征第42-50页
    3.1 祠庙建筑的文化特征第43-45页
        3.1.1 纪念性第43页
        3.1.2 教化性第43-44页
        3.1.3 历史性第44-45页
    3.2 祠庙建筑的空间特征第45-49页
        3.2.1 选址特征第45-46页
        3.2.2 布局特征第46-48页
        3.2.3 功能特征第48-49页
    3.3 小结第49-50页
4.基于“昭文”传统的祠庙建筑案例研究第50-98页
    4.1 自然环境主导下的韩城司马迁祠“高山仰止”意境营造第50-71页
        4.1.1 韩城司马迁祠背景研究第50-54页
        4.1.2 建筑选址与大尺度环境关联第54-58页
        4.1.3 感知序列与人文环境营造第58-63页
        4.1.4 建筑全景呈现与尺度研究第63-68页
        4.1.5 手法总结与范式研究第68-71页
    4.2 空间尺度主导下的阆中张飞庙“忠勇刚直”意境营造第71-82页
        4.2.1 阆中张飞庙背景研究第72-74页
        4.2.2 建筑选址与空间布局第74-77页
        4.2.3 尺度光影与文化表达第77-81页
        4.2.4 手法总结与范式研究第81-82页
    4.3 礼制传统主导下的勉县武侯祠“忠智淡泊”意境营造第82-96页
        4.3.1 勉县武侯祠背景研究第82-84页
        4.3.2 选址朝向与文化意向表达第84-86页
        4.3.3 空间布局与感知序列第86-91页
        4.3.4 礼制传统影响下的建筑布局与视线设计第91-96页
    4.4 小结第96-98页
5.中国传统建筑“昭文”设计方法探析第98-130页
    5.1 建筑立意第98-101页
        5.1.1 立意类型第98-99页
        5.1.2 立意遴选第99-100页
        5.1.3 形式表现第100-101页
    5.2 选址朝向第101-110页
        5.2.1 关联自然山水第101-105页
        5.2.2 回应城市文脉第105-107页
        5.2.3 尊重特殊秩序第107-110页
    5.3 空间布局第110-121页
        5.3.1 原型第110-111页
        5.3.2 轴线第111-114页
        5.3.3 基准第114-117页
        5.3.4 等级第117-119页
        5.3.5 序列第119-121页
    5.4 尺度控制第121-126页
        5.4.1 富于“人情味”的空间尺度第121-124页
        5.4.2 富于特殊含义的空间尺度第124-125页
        5.4.3 尺度的叠加成势第125-126页
    5.5 诗词匾联的二次提升第126-128页
        5.5.1 诗词升华意境第126-127页
        5.5.2 匾联渲染氛围第127-128页
    5.6 小结第128-130页
6.中国建筑“昭文”传统的现代传承探析第130-140页
    6.1 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在“昭文”上的对比思考第130-136页
        6.1.1 建筑立意对比——从“实用功能”到“精神功能”第130-131页
        6.1.2 选址朝向对比——从“随机置地”到“相土尝水”第131-132页
        6.1.3 空间布局对比——从“高度集约”到“错落有致”第132-134页
        6.1.4 尺度控制对比——从“密不透风”到“尺寸千里”第134-135页
        6.1.5 文饰体系对比——从“附庸风雅”到“诗情画意”第135-136页
    6.2 建筑“昭文”的设计原则试析第136-138页
        6.2.1 人文优先原则第136-137页
        6.2.2 整体环境协同原则第137页
        6.2.3 空间叙事性原则第137-138页
        6.2.4 建筑环境意象化原则第138页
    6.3 小结第138-140页
7.结语第140-146页
    7.1 研究结论第140-144页
    7.2 研究工作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0页
图录第150-154页
表录第154-156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地区雨水花园的生态应用研究--以沣西新城为例
下一篇:在建高层建筑火灾轰燃与烟囱效应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