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风能发电论文

STATCOM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风力发电发展概况第10-11页
        1.2.2 国内风力发电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3 现代风力发电技术概况第12-13页
    1.3 风电场电压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问题第13-14页
        1.3.2 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STATCOM在低电压穿越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雷应山风电场连锁事故原因分析第17-25页
    2.1 事件前风电场运行状态第17-18页
    2.2 案例一第18-22页
        2.2.1 事故发生经过第18-19页
        2.2.2 事故发展过程及具体分析第19-21页
        2.2.3 事故产生原因第21-22页
    2.3 案例二第22-24页
        2.3.1 事故产生经过第22页
        2.3.2 事故对风电场造成的影响第22页
        2.3.3 事故产生的具体原因第22-24页
        2.3.4 事故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DFIG的模型和控制策略第25-37页
    3.1 双馈风电机组结构特点第25页
    3.2 风速模型第25-27页
    3.3 风力机模型第27-28页
    3.4 双馈感应发电机数学模型第28-31页
        3.4.1 双馈感应风电机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8-30页
        3.4.2 双馈感应风电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30-31页
    3.5 变换器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第31-36页
        3.5.1 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第31-34页
        3.5.2 转子侧变换器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第34-35页
        3.5.3 双PWM中间直流侧数学模型第35-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STATCOM的原理控制第37-45页
    4.1 STATCOM的优势第37-38页
    4.2 STATCOM的工作原理第38-39页
    4.3 STATCOM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4.4 STATCOM控制方案第41-44页
        4.4.1 电流间接控制策略第41-42页
        4.4.2 电流直接控制策略第42-44页
        4.4.3 两种控制方案比较第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基于STATCOM的低电压穿越技术仿真研究第45-60页
    5.1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5.2 正常运行工况仿真分析第46-47页
    5.3 电网电压跌落至 0.8p.u(轻微电压跌落)第47-51页
        5.3.1 无任何补偿措施下的仿真分析第48-49页
        5.3.2 加装STATCOM后的仿真分析第49-51页
    5.4 电网电压跌落至 0.2p.u(严重电压跌落)第51-59页
        5.4.1 无任何补偿措施下的仿真分析第51-53页
        5.4.2 加装STATCOM后的仿真分析第53-55页
        5.4.3 撬棒电路(Crowbar)的引入第55-57页
        5.4.4 加装STATCOM与撬棒电路后的仿真分析第57-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5-66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65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师职业精神测评量表编制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针环电晕放电的不同海拔条件下气体离子迁移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