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职业精神测评量表编制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职业精神的概念 | 第12页 |
1.2.2 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 | 第12-14页 |
1.2.3 医师职业精神的测量 | 第14-17页 |
1.2.4 既往研究不足之处 | 第17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医师职业精神量表的研制 | 第20-30页 |
2.1 系统回顾医师职业精神的各种定义 | 第20页 |
2.2 界定本研究采纳的医师职业精神概念 | 第20页 |
2.3 构建医师职业精神概念模型,并列出评价维度 | 第20-23页 |
2.3.1 构建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模型 | 第20-22页 |
2.3.2 列出医师职业精神概念的评价维度 | 第22-23页 |
2.4 建立医师职业精神概念的测评条目池 | 第23-25页 |
2.4.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4.2 建立测评项目池 | 第24-25页 |
2.5 初步筛选测评条目,并确定测量层次 | 第25-26页 |
2.5.1 初步筛选测评条目 | 第25-26页 |
2.5.2 确定各测评条目的测量层次和评分办法 | 第26页 |
2.6 确定初步的医师职业精神测评量表 | 第26-28页 |
2.6.1 确定评审专家组 | 第26-27页 |
2.6.2 实施咨询的过程 | 第27页 |
2.6.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7页 |
2.6.4 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第27-28页 |
2.6.5 评审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7 测评量表的预测试与完善 | 第28-30页 |
2.7.1 测评量表的预测试 | 第28-29页 |
2.7.2 测评量表的完善 | 第29-30页 |
第3章 医师职业精神测评量表的应用与评价 | 第30-37页 |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第30页 |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3 条目评价 | 第31-32页 |
3.3.1 区分度评价 | 第32页 |
3.3.2 离散度评价 | 第32页 |
3.3.3 因子分析 | 第32页 |
3.4 量表评价 | 第32-36页 |
3.4.1 信度评价 | 第32-33页 |
3.4.2 效度评价 | 第33-36页 |
3.5 提出正式医师职业精神量表 | 第36-37页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7-40页 |
4.1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分析 | 第37页 |
4.1.1 评审专家的代表性和权威程度 | 第37页 |
4.1.2 评审专家积极性 | 第37页 |
4.1.3 专家咨询轮次及指标筛选方法 | 第37页 |
4.2 量表的信度、效度与可行性分析 | 第37-39页 |
4.2.1 信度 | 第37-38页 |
4.2.2 效度 | 第38页 |
4.2.3 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9页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 第39-40页 |
4.4.1 研究局限性 | 第39页 |
4.4.2 今后努力方向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A 医师职业精神态度与行为层面条目池 | 第44-46页 |
附录B 医师职业精神测量评量表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