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高岩温铁路隧道温度应力场耦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高岩温问题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研究区地热成因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2 研究区的地质环境第18-31页
    2.1 工程概况第18-21页
        2.1.1 地形地貌第19-20页
        2.1.2 气象特征第20-21页
        2.1.3 地震动参数区划第21页
    2.3 地层岩性第21页
    2.4 地质构造第21-25页
        2.4.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第21-23页
        2.4.2 区域断裂构造的基本格局及其特征第23-25页
    2.5 地震特征及新构造运动第25-26页
        2.5.1 地震特征第25页
        2.5.2 新构造运动第25-26页
    2.6 岩浆活动特征第26-28页
    2.7 水文地质特征第28-31页
        2.7.1 水文地质概况第28页
        2.7.2 水热活动第28-29页
        2.7.3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29-30页
        2.7.4 热水组份来源及分布特征第30-31页
3 高岩温隧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第31-51页
    3.1 研究区地热形成机理及区域构造特征第31-33页
        3.1.1 西藏地区地热形成机理第31-33页
        3.1.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33页
    3.2 隧道围岩温度分布特征第33-38页
    3.3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38-42页
        3.3.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38页
        3.3.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第38-41页
        3.3.3 稳态传热第41页
        3.3.4 非稳态传热第41-42页
    3.4 区域地温场特征及研究区地温场特征第42-44页
        3.4.1 地温场分布规律第42-44页
        3.4.2 研究区地温分布的基本特征第44页
    3.5 计算模型及几何边界条件第44-45页
    3.6 计算参数及荷载边界条件第45-48页
        3.6.1 计算参数第45-46页
        3.6.2 荷载边界条件第46-48页
    3.7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8-50页
    3.8 小结第50-51页
4 隧道衬砌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分析第51-72页
    4.1 概述第51-52页
    4.2 岩体热-应力耦合基本原理介绍第52-53页
    4.3 热-应力耦合有限元法介绍第53-56页
    4.4 温度与应力耦合作用下衬砌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第56-62页
        4.4.1 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取第56-59页
        4.4.2 温度荷载的确定第59-60页
        4.4.3 温度应力场和衬砌受力分析第60-62页
    4.5 耦合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2-70页
    4.6 小结第70-72页
5 隔热材料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第72-84页
    5.1 隔热材料的基本性能第72-76页
        5.1.1 隔热材料定义第72页
        5.1.2 隔热材料的影响因素第72-76页
    5.2 隔热材料的选取原则第76-79页
        5.2.1 隔热材料的选取原则第76-77页
        5.2.2 隔热材料的选取结果第77-79页
    5.3 计算模型和隔热材料参数第79-80页
    5.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80-82页
    5.5 小结第82-84页
结论与建议第84-86页
    一、主要研究结论第84-85页
    二、建议及存在的问题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主动悬架模糊神经控制仿真研究
下一篇:高寒地区桥墩混凝土开裂原因及修补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