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国外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3.2 分类预调研法 | 第16-17页 |
1.3.3 典型单例法 | 第17-19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2. 绅士化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 第20-36页 |
2.1 绅士化概念与发展 | 第20-24页 |
2.1.1 绅士化现象的国际化大背景 | 第20页 |
2.1.2 绅士化和旅游绅士化概念与特点 | 第20-21页 |
2.1.3 国内外绅士化研究 | 第21-24页 |
2.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 第24-31页 |
2.2.1 历史文化街区概念 | 第24页 |
2.2.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价值 | 第24-25页 |
2.2.3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与措施 | 第25-27页 |
2.2.4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绅士化现象 | 第27-31页 |
2.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绅士化现象成因及影响 | 第31-34页 |
2.3.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发生绅士化现象主要原因 | 第31-32页 |
2.3.2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中绅士化现象影响研究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3 两种模式的评价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为例 | 第36-50页 |
3.1 两种绅士化模式概念 | 第36-37页 |
3.1.1 主动置换模式绅士化 | 第36页 |
3.1.2 被动置换模式绅士化 | 第36-37页 |
3.2 案例选取 | 第37-38页 |
3.2.1 上海新天地与主动置换模式绅士化 | 第38页 |
3.2.2 田子坊与被动置换模式绅士化 | 第38页 |
3.3 两种模式绅士化现象下建筑空间保护对比 | 第38-49页 |
3.3.1 两种模式绅士化之建筑保护对比 | 第39-43页 |
3.3.2 两种模式绅士化之空间保护对比 | 第43-47页 |
3.3.3 小结 | 第47-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4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绅士化 | 第50-74页 |
4.1 三坊七巷发源背景 | 第50-53页 |
4.1.1 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 | 第50页 |
4.1.2 三坊七巷的地理环境及位置 | 第50-51页 |
4.1.3 三坊七巷历史资源 | 第51-53页 |
4.2 三坊七巷传统建筑变更过程 | 第53-64页 |
4.2.1 至解放前的传统建筑 | 第53-60页 |
4.2.2 解放后至 2006 年更新前 | 第60-64页 |
4.3 传统坊巷空间环境变更 | 第64-70页 |
4.3.1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成背景和传统空间格局与空间序列 | 第64-65页 |
4.3.2 传统街巷空间现状 | 第65-70页 |
4.4 三坊七巷保护与混合绅士化现象 | 第70-74页 |
5 三坊七巷绅士化过程之建筑保护 | 第74-91页 |
5.1 传统建筑保护要求及措施 | 第76-80页 |
5.1.1 街区建筑分级保护内容与要求 | 第76-78页 |
5.1.2 传统建筑保护措施 | 第78-80页 |
5.2 绅士化模式下,传统建筑保护状况 | 第80-86页 |
5.2.1 传统建筑功能的转变与再利用 | 第80-82页 |
5.2.2 建筑结构与形式 | 第82-83页 |
5.2.3 建筑材质与颜色 | 第83-84页 |
5.2.4 建筑天际线 | 第84-85页 |
5.2.5 建筑屋顶 | 第85-86页 |
5.2.6 历史建筑内部设施现代化 | 第86页 |
5.3 绅士化下,传统建筑保护评价 | 第86-91页 |
5.3.1 绅士化下,能自觉达到的建筑保护要求 | 第89-90页 |
5.3.2 绅士化下,不能自觉达到的建筑保护要求 | 第90-91页 |
6 三坊七巷绅士化过程之空间保护 | 第91-119页 |
6.1 传统街巷保护内容与要求 | 第92-93页 |
6.2 绅士化下,传统街巷的保护与更新 | 第93-115页 |
6.2.1 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 | 第93-106页 |
6.2.2 街区绿化空间调整与更新 | 第106-109页 |
6.2.3 街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 | 第109-113页 |
6.2.4 街区安全设施更新 | 第113-114页 |
6.2.5 城市道路空间更新 | 第114-115页 |
6.3 绅士化下,传统空间保护评价 | 第115-119页 |
6.3.1 绅士化下,能自觉达到的空间保护要求 | 第116-118页 |
6.3.2 绅士化下,不能自觉达到的空间保护要求 | 第118-119页 |
7 绅士化现象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 第119-137页 |
7.1 不同绅士化保护模式评价 | 第119-122页 |
7.1.1 改造主体力量比较 | 第120页 |
7.1.2 资金主要来源比较 | 第120-121页 |
7.1.3 土地出让程度对比 | 第121页 |
7.1.4 街区保护状况对比 | 第121页 |
7.1.5 原住民参与程度比较 | 第121-122页 |
7.1.6 街区商业开发强度比较 | 第122页 |
7.1.7 小结 | 第122页 |
7.2 绅士化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空间保护的差异 | 第122-130页 |
7.2.1 传统建筑保护影响差异 | 第123-127页 |
7.2.2 传统空间保护影响差异 | 第127-130页 |
7.3 对策与建议 | 第130-135页 |
7.3.1 更新模式选择 | 第130页 |
7.3.2 宏观政策性 | 第130-132页 |
7.3.3 传统建筑保护 | 第132-133页 |
7.3.4 传统街巷空间保护 | 第133-135页 |
7.4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附录 | 第145-147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45页 |
B.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 | 第145-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