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2.1 企业并购动因的应用研究第14-17页
        1.2.2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的应用研究第17-19页
        1.2.3 文献述评第19-20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本文的框架第21-23页
2 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的理论概述第23-31页
    2.1 企业并购的含义和特点第23-24页
        2.1.1 企业并购的含义第23页
        2.1.2 企业并购的特点第23-24页
    2.2 企业并购的基本动因第24-25页
        2.2.1 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第24页
        2.2.2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第24-25页
        2.2.3 寻求协同效应第25页
    2.3 企业并购的绩效分析方法第25-27页
        2.3.1 财务比率分析法第25-26页
        2.3.2 事件研究法第26-27页
    2.4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绩效的理论基础第27-31页
        2.4.1 横向并购理论第27-28页
        2.4.2 协同效应理论第28页
        2.4.3 多元化经营理论第28-29页
        2.4.4 价值低估理论第29-31页
3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案例介绍第31-41页
    3.1 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基本情况第31-33页
        3.1.1 申银万国情况介绍第31-32页
        3.1.2 宏源证券情况介绍第32-33页
    3.2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过程第33-38页
        3.2.1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主要进程第33-34页
        3.2.2 申银万国换股吸收宏源证券方案第34-35页
        3.2.3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支付方式和交易价格第35-36页
        3.2.4 合并后主体变化情况第36-37页
        3.2.5 合并后主体的整合情况第37-38页
    3.3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特点第38-41页
        3.3.1 申银万国借助宏源证券上市资源免于IPO排队第38页
        3.3.2 “投资控股集团+证券子公司”双层构架进行重组第38-39页
        3.3.3 选取恰当的换股比率推动合并第39-41页
4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动因分析第41-46页
    4.1 宏观动因分析第41-42页
        4.1.1 证券行业深化改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第41页
        4.1.2 摆脱“一参一控”政策限制实现上市目标第41-42页
        4.1.3 实现业务、资源和地域三方面的优势互补第42页
    4.2 微观动因分析第42-46页
        4.2.1 申银万国并购动因分析第42-43页
        4.2.2 宏源证券接受并购动因分析第43-46页
5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绩效分析第46-55页
    5.1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财务绩效分析第46-49页
        5.1.1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前后偿债能力比较分析第46-47页
        5.1.2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前后盈利能力比较分析第47页
        5.1.3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前后营运能力比较分析第47-48页
        5.1.4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前后发展能力比较分析第48-49页
    5.2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市场绩效分析第49-55页
        5.2.1 对公司的股价变化分析第49-52页
        5.2.2 对公司再融资的分析第52页
        5.2.3 对公司财富效应的分析第52-55页
6 案例研究的结论和启示第55-62页
    6.1 研究结论第55-58页
        6.1.1 并购提升申万宏源的短期绩效第55-56页
        6.1.2 并购后申万宏源竞争力提升第56-57页
        6.1.3 申银万国曲线上市解决融资难题第57-58页
        6.1.4 业务、资源和区域优势互补达成协同效应第58页
    6.2 并购的的启示第58-62页
        6.2.1 合理选择并购方式,加强信息披露第58-59页
        6.2.2 重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第59-60页
        6.2.3 打破地方保护,找准市场定位第60页
        6.2.4 增强品牌效应,防范经营风险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S银行南昌分行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GH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文化提炼与执行研究